南阳网讯(通讯员刘腾保 周晓)为进一步深化文明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将社会观察转化为实际行动,清明节前夕,镇平县雪枫中学组织开展了一场以“从村规民约到班级公约——做文明建设小主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调研-反思-创造”为行动主线,通过实地观察、问题分析与过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亲身感悟规则背后所蕴含的道德内涵,成为文明校园的共建者。
学生们深入社区走访调研(高一本部/供)(下同)
活动期间,高一本部师生紧紧围绕“崇尚道德,遵守规则”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度探究,并进一步延伸出“班级公约共建”的重要任务。学生们紧密结合课堂上学到的道德准则,深入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敏锐地提炼出规则需求,最终制定出具有实操性的班级文明规范。
学生们首先纷纷深入社区,化身为文明现象的 “观察者”。利用周末时间,他们手持相机,走进社区、菜市场、文化礼堂等多个不同场所,用镜头真实记录下各类公约的具体内容。祠堂墙上“禁止嬉戏打闹” 的醒目警示标语、超市入口略显模糊的 “一米线” 标识,以及广场舞团队自发约定的音响使用时段……这些生活中的规则实例,让不少同学感慨:原来规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执行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随后,学生们开始解码规则背后的“文明密码”。走访结束,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类,并从安全、卫生、文明、秩序这四大维度与校园生活场景一一对应关联。比如,从菜市场 “垃圾混投”现象到班级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落实难点;从祠堂里儿童追逐打闹事件到课间走廊奔跑的有效管理。经过讨论,他们梳理出了校园中有待改进的文明行为痛点。
最后,学生们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了极具特色的“可视化”班级公约。大家以手绘公约树、积分存折等形式,呈现出本次实践活动的成果。班主任冯蕾表示,这次活动打破了学生们对规则的刻板认知。学生王婷婷也分享道,以前总觉得公约只是“贴在墙上的文字”,现在才真正明白每条公约背后都承载着对文明的守护。
据校党总支副书记刘立珂介绍,从社区调研到班级共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成功地将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学校将持续搭建“课堂-校园-社会”联动平台,激励更多雪中学子成为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与传播者。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