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郭梦雅)清明时节,苍松肃立。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革命传统教育,2025年4月2日,河南省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组织五年级全体师生共500余人赴西峡县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通过敬献花篮、集体宣誓、参观纪念馆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上午9时,师生队伍整齐列队,身着素衣,胸前佩戴自制白花,步行前往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纪念碑巍然矗立,现场庄严肃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避战乱,1938年春天,沦陷区的河北保定育德中学、安阳高中、开封高职等学校纷纷迁至西峡口。日寇入侵,山河破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共西峡口分区委和各学校的地下党组织,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点燃民众心中的抗战烽火。”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前来祭扫的学生。
学生代表五(1)班郭栋元在发言中说道:“站在烈士墓前,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先烈们用鲜血铺就了今天的和平之路,我们必将以青春之力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1945年3月至8月,日军侵占西峡达5个月之久,烧杀奸掠,无恶不作。但西峡人民不畏强暴,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击毙日军18000多人,成功把日军阻止在重阳镇芦沟村的马鞍桥一带,取得了西峡口战役的胜利。”当听到峡口战役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时,许多学生潸然泪下。五(5)班邵韩钰在笔记中写道:“课本上的文字化作眼前真实的墓碑,让我深刻理解了‘牺牲’二字的重量。”
随后,全体师生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勤学苦练,报效祖国!”铿锵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
祭扫仪式结束后,师生分组参观了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的战斗武器、泛黄的家书、破损的军装等文物,生动还原了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教师辛雨萌现场开展主题教学:“这封未寄出的家书,不仅是一位战士对亲人的思念,更是一代人为理想信念献身的缩影。”
部分班级还开展了“我与英烈对话”主题活动,学生通过撰写悼念卡、绘制手抄报等形式表达追思。五(8)班创作的集体诗《不朽的丰碑》中写道:“你们沉睡在春天的土壤里,却让自由之花盛开在每个角落。”
该校负责人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更是青少年接受精神洗礼的重要契机。希望同学们将先烈精神转化为勤学报国的实际行动,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勇担使命。”
活动尾声,师生依次向烈士墓敬献白花。陵园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思政课堂搬到烈士陵园,这种沉浸式教育更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据悉,本次扫墓活动是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红色铸魂”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后续还将开展“革命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红色观影征文等活动,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云祭扫”专题,扩大教育覆盖面。
离园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纪念碑上。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成长课。正如五年级三班学生王彦天在感想中写道:“墓碑上的名字或许会被风雨侵蚀,但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精神,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