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 陈卓 闫国敏)教育互融,共促成长。为充分发挥科学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4月1日,由新甸铺镇中心校主办、新甸铺镇第六中心小学校承办的新野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新野县城区及各乡镇小学科学教研员、教研组长、一线骨干教师等100余人参加,共同探索科学教学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活动伊始,新甸六小的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随着参会教师的陆续到来,一场关于科学教育的智慧碰撞即将拉开序幕。本次观摩活动精心安排了两节科学示范课,分别是由新甸铺镇第六中心小学校教师闫国敏老师执教的《相貌各异的我们》和王亚倩执教的《用沉的材料造船》。
闫老师执教六年级《相貌各异的我们》示范课,创设“寻找好心人”的情境,明确了寻找一个人的前提是知道这个人的相貌特征。在小组活动阶段,闫老师带领学生辨识5种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状,并展示统计数据和遗传转轮图,学生从中了解了自己的相貌表现和明确了性状组合编号。在班级研讨阶段,学生发现相同编号的人长得并不一样,由此推断和认识到更多的相貌特征形成的无数种性状组合会使人的相貌独一无二。最后从双胞胎的设定和资料视频中,学生充分了解了亲代与后代之间遗传变异特征和现象的传递。
王老师的五年级课堂《用沉的材料造船》,首先以主持人的角色带领大家进入科学研究室,并以“沉的材料能否造船”为驱动性问题,带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分组实验,学生尝试用黏土、铝箔等“沉材”设计船体,探索改变形状与增大体积对浮力的影响。孩子们在“沉浮实验室”中反复测试、改良船体结构。当一艘艘承载硬币的“沉材之舟”成功启航,失败时的蹙眉与成功时的欢呼,都是最生动的学习注脚。两节课均体现了"做中学"的科学教育理念,获得参会教师一致好评。
观摩课后,进入评课环节。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围坐一堂。来自王庄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夏润晴老师、沙堰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林寒老师以及城区北关小学的杜娜老师分别对观摩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大家充分肯定了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巧妙的教学设计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从教学细节、学生参与度、知识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为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后,承办学校新甸六小的代表教师闫老师上台发言。她首先对各位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新甸六小近一年来教学工作的成效。她表示,此次观摩活动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对推动学校科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紧接着,新野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吕会聪老师以《问题链串联科学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密码》为题发表讲话,针对两节课例的学习内容、目标、方法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吕老师强调,教学中要突出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强化思维课堂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同时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激活原有经验,创设特定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深层动机。要让学生在具有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基于科学思维的科学探究,积极建构个人认知结构,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最后,新甸铺镇中心校校长邓进林同志对本次观摩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县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共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次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县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本次活动,全县科学教师都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也给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更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夯实了基础。
同时,新甸铺镇第六中心小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科学学科教学水平,打造优质高效的科学课堂,努力激发孩子们在科学领域的探索欲望与创新能力,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科学课堂!
(通讯员 陈卓 闫国敏)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