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姜欣欣)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成长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3月27日,杨娟名师工作室正式接受镇平县授牌。这个以“生命语文”为灵魂的工作室,将以破竹之势推动县域教育从“个体突围”走向“群体共荣”。
一、推进会:授牌明志,共绘教育新蓝图
3月27日,镇平县名师及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召开,教育局领导李云杰、仵疆、张玉蕾及李哲、孙继伟、张书华出席。会议以“聚合力、强引领、树标杆”为目标,为杨娟、杜学峰、尚海娟三位名师工作室授牌,开启县域教师协同发展新篇章。
杜学峰老师提出工作室将以“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培养指导、成果辐射”为核心,砥砺前行,不负众望。 “教育不是独奏,而是交响乐;不是孤峰,而是群山。”杜老师的结语为推进会注入澎湃动力。
二、市县指导:把脉定向,共拓教育新境界
授牌仪式结束后,市县检查组李云杰、仵疆、张玉蕾、陈素一、李书阁、吴峰等领导率骨干教师到镇平县玉都实验学校的杨娟名师工作室调研指导。
1.主持人杨娟的战略报告
在《让语文照亮生命,用共进激活生态》专题汇报中,杨娟老师系统阐释:
理念深化:“生命语文”强调语文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滋养与升华;
数据见证:工作室运行至今,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未来蓝图:建设“县域教育云智库”,建立语文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域共建共享。
2. 高瞻远瞩的专家指引
检查组用“三度”评价建设成效:
温度:“让教师从职业倦怠走向生命自觉”的机制充满人文关怀;
深度:“从知识传授到生命对话”的课堂革命具有范式意义;
广度:“1人辐射1校”模式为教育均衡提供镇平方案。
同时建议:“可构建教师成长数字画像,实现精准教研;探索‘元宇宙教研空间’,打破地域壁垒。”
三、启动仪式:立根·共进·志远,激活成长新动能
检查组离开后,杨娟名师工作室开始启动仪式,这既是宣言书,更是行军令,活动呈现三重突破:
1. 初心如磐:教育者的精神共振
陈素一以“立根、共进、志远”勾勒成长图谱:
立根课堂:以教书匠的纯粹初心对待每一堂课,精心雕琢,将每一节课都打造成学生精神的栖息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为学生提供一片宁静而富有内涵的知识港湾。
共进赋能:秉持“和而不同”的志向,在教研的道路上与同仁们携手同行。在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大家共同探索教育的真谛,共享智慧的火花,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向着更高教育境界迈进的坚实步伐。
志远辐射:立志做文化的火种人,在语文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断挖掘语文的深度与广度,将自己独特的感悟与见解融入教学之中,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
2. 杨娟老师明确“四维驱动”发展路径:
一重纪律筑基,要求成员以"全力以赴"的姿态投入专业成长,建立动态考核机制确保实效;
二重行动深耕,实施"共读共研"工程(每月集体精读1本专著+自选1本拓展阅读,举办读书汇报会)与"磨课行动"(通过"备课-展课-诊课-优课"四阶循环打造精品课堂);
三重课题攻坚,聚焦教育教学真问题确立年度研究主题,形成"问题链-实践链-成果链"闭环;
四重辐射引领,推行"1名师+1学校"结对计划,通过送教下乡、联合教研、资源共建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裂变式传播。
3. 导学案研讨:从“教课文”到“育生命”的升华
在玉都实验学校初中语文导学案听评课中,刘光聪老师执教《陋室铭》创新课例,以“文人风骨与当代价值”为轴,设计“时空对话会”“AI生成陋室对比图”等活动。
陈素一在观摩评课中提出“四维意识”:
语言要素意识:聚焦“苔痕上阶绿”的炼字艺术,引导学生品鉴语言之美;
语文实践意识:创设“为刘禹锡设计朋友圈”任务,促进深度学习;
学习工具意识:嵌入“文人风骨评价量表”,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业质量意识:对标新课标设计“基础—拓展—挑战”三级任务群。
徐寒冰老师盛赞其“目标精准、层次分明”,特别肯定“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创新设计。
正如杨娟老师所言:“当我们把‘我的教室’变成‘我们的田野’,教育的麦浪便会绵延不绝。”这场以“生命语文”为灵魂的教育变革,正以工作室为圆心,用跨学科融合的广度、群体共进的深度、技术赋能的力度,在伏牛山麓书写“独行快,众行远”的镇平答卷。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