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召鹤 云行鹤游 ——"中原鹤尹"作品赏阅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仙家召鹤 云行鹤游 ——"中原鹤尹"作品赏阅
作者:  尹全生

      我和尹先敦先生是本家,论辈分我应称其三爷。

      我们的祖籍地同为河南内乡县大桥乡尹庄,但100多年前,我老爷那辈就举家迁出,几经辗转落户于内乡县城,渐渐与祖籍地族人生分了。我早年当兵,退役后又在外地工作成家,与祖籍地族人更是没了往来。

      直到2010年我退二线后,祖籍地本家尹先刚先生为修家谱才联系到我,我也因此才认祖归宗,与族人有了往来。在接触中,族人自然就谈到了光宗耀祖的当代尹氏英杰,其中就有尹先敦先生。尹先敦先生时任内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族人说他不但在政坛上干得风生水起,而且“字也写得好,画画儿画得像真的一样,是书画家呢!”

      族人的美誉之词可信度有几分,是否人云亦云?因为我之前并没见过尹先敦先生极其字画作品,经验告诉我,大凡在政界有成、游刃有余者,多有习练书法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又有附庸风雅,靠地位获得文坛虚名,沽名钓誉、招摇过市的;更有完全冒充斯文、往媒体砸钱自吹自擂,猪鼻子里插大葱愣充大象的。北京某大报就曾辟有收费版面,设“书画名家作品展台”,凡登此展台的,摇身一变就成了当代书画“名家”,“二师兄”吟诗般可爱。

因此,我也就没把族人夸赞尹先敦先生“字也写得好,画画儿画得像真的一样”的话当回事。

     之后,有族人送给我两本尹先敦先生的字画作品集,打开一看,方知漠视了先生的才学功力,“中原鹤尹”的赞誉予先生名至实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其书法尤其是行草,势如大江腾蛟、旷野惊鸿;看其画作尤其是仙鹤,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么一来,我就产生了为其书画作品写篇学习心得或曰赏析文章的冲动。可我这几十年来,只胡诌过些小说什么的,对书法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更没写过“赏析”一类文字,苦思冥想了多日,也仅仅想到些诸如苍劲豪放、龙飞凤舞、笔走龙蛇、酣畅淋漓、行云流水,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丹青妙笔、意境悠远之类陈词滥调,都早被人用得俗不可言、味同嚼蜡了。若是拾人牙慧,用这些辞藻拼凑成一篇文章,不但辱没了先生的作品,也暴露了我的思竭词穷,拿不出手的。

      有这么一个笑话:某大城市的小学生,乘大巴车到风景区参观。途中大巴出毛病司机下车修理,师生们在车上等候。路旁的玉米地里农民正在除草、剔苗。那玉米苗刚出土不久,一窝一般都有三两株,农民只保留其中一株,其它的拔掉。小学生见那绿油油的玉米苗被拔掉都感到可惜,议论纷纷,一致的看法是:一株玉米苗将来能结一个玉米棒子,三株玉米苗将来就能结三个玉米棒子。农民拔掉那么多苗是不是傻呀?而老师却认为农民这样做是智慧,教导学生说:“玉米苗一出土,农民就知道哪一株能结玉米哪一株不能结,眼下他们拔掉的,就是将来不能结出玉米棒子的苗!”司机修好车上来,听到老师的话直笑得泪流满面……


       玉米剔苗的目的,农村三岁孩子怕都说得清。这老师怎么就不明白?

      老师当然不蠢,他之所以发出如此无知的高论,是因为他也是大城市长大的,大学毕业后又在城市教书,对农事一无所知。这就是通常说的隔行如隔山。由此说来,我若是愣要对尹先敦先生的字画说长道短、品头论足,像“小学老师”那样冒充博学,写出的赏析文章肯定也会让书画行家们笑得泪流满面。不敢写赏析文章,留给我的就只有“赏阅 ”了。将尹先敦先生的字画特别是他的松鹤图摆在桌上,静下心来欣赏、品味,久了便有嘹亮清越的鹤唳溢出画面徐徐入耳;闭目独享,渐渐沉进了超凡境界,便有天籁之音漫越千古袅袅如丝而来。

initpintu_副本.jpg

       那天籁之音出自贾湖骨笛。贾湖骨笛1986年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距今约900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而它的制造材料居然就是鹤的尺骨!在贾湖遗址中出土过大量牛骨,鹿骨等其他动物的骨骸,为什么我们的远古先民偏偏选用鹤的骨管制作骨笛呢?在我们远古先民的认知中,鹤是仙禽,被称为“仙鹤”,具有向天庭传达信息的通天能力,《诗经》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表述。用鹤的尺骨来做笛,旨在以声乐和神灵沟通,祈求上苍,获得庇佑。

       这一认知被中国道家所接受,不但认为鹤是人长寿的象征,还把鹤认作仙的化身,作为仙家的座驾。自古至今,道士称为羽士,道士的服装称为“鹤氅”,人们称赞道士为“仙风鹤骨”,道士得道成仙称为“羽化” “驾鹤西归”等。由于鹤能通天,因此知时令物候。在长年累月的观察中,远古先民发现鹤可以“报时”:它们会在春分和秋分前后规律性迁徙,它们会在每天半夜时分准时鸣叫……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说山训》对此就有记载:“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且10年以上的成年鹤,每个时辰都会鸣叫,即所谓的“十年十二时鸣”。在那没有计时器物的远古,时令物候对农耕劳作及先民的居家生活都不可或缺,而能报知时令物候的鹤,当然非仙即神。更神奇的是,专家们在对鹤骨进行生物研究时,发现制造骨笛的鹤骨有点特殊。鹤翅中间的尺骨一段,通常会生出粗且长的大羽毛,生大羽毛的地方会有相对应的乳突(也许就是大羽毛的扎根处)。专家们仔细观察出土的骨笛,发现每个骨笛开孔几乎清一色的都在乳突上。因此专家们推测,古人其实并不懂如何给笛子开孔,只是因为发现它上面有乳突,就在乳突上钻孔从而制成了骨笛。

      现代专家对骨笛的音调进行研究,发现骨笛的开孔极其的规律和科学——远古先民并不懂音韵、科学,那骨突是鹤天然生就的,是苍天赋予的。由此说来,从骨笛吹奏出来的,才称得上天籁之音,也才能引人进入“云行鹤游”的超凡境界……至此我似乎明白了:尹先敦先生之所以爱鹤画鹤,是在追寻山空水寂、松涛鹤唳那似人间不似人间,雁载秋去、鹤送春来非仙境莫非仙境的净土!至此我似乎悟出来了:尹先敦先生的画作是能把人带入超凡脱俗境界的。他笔下的鹤,能使现代人的感官经历一次远古文明的润泽,能使红尘中人的心灵经历一次仙风鹤唳的漂洗——这,应当就是艺术的魅力吧?(作者: 尹全生

      

     【作者简介】

       尹全生,河南内乡县人。1973年入伍,1980年退役,供职于解放军原6618工厂,历任团委书记、宣传部长等职。2008年退二线后,曾任襄阳《汉水》杂志执行副主编、天津《通俗小说报》和《微型小说月报》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名列“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小小说“金麻雀奖”和“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奖”获得者。迄今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及故事作品近千篇,作品被《人民日报》副刊、《青年文摘》《作家文摘》《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故事会》等广泛登载选载。有数十篇作品被译介到美欧、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著有小说集《当代微型小说精品方阵·天路里程》《中国小小说典藏品·七夕放河灯》《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大隐于野》,故事作品集《百年百部故事经典.拿什么拯救灵魂》等16部个人专集;曾任《冰心奖获奖作家作品文库》《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文集》等20多部丛书主编或统筹。

11.jpg

      【尹先敦艺术简介】

      字格如,号灵山人,斋名云鹤轩,河南内乡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名联签约书画家,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副院长,海南省南国书画院顾问,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顾问,南阳市书协名誉副主席。曾任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理事,河南省书协篆书专委会委员,南阳市书协副主席等。获中国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河南省文联德艺双馨先进文艺工作者。


      作品先后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二届扇面展、四届正书展等20余次;入展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首届印学团体印章艺术大展》《全国印社篆刻联展》;作品在中国工会成立七十周年书画大展、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艺术大展、赵孟頫杯、许慎杯、林散之书法双年展等全国书法大赛中分别获等级奖和优秀奖30余次。先后在郑州、深圳、南阳、苏州、首尔、马六甲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及师生联展;艺术成就被《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人民日报》(海外报)、菲律宾《商报》、香港《东方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专题介绍。出版有《尹先敦书法篆刻作品集》《尹先敦诗书画印》《尹先敦师生书法展作品集》《尹先敦诗集》《内乡书法》《内乡文化丛书》《历史标本.内乡县衙》《绿色宝库.宝天曼》《清韵别录》《师朋雅评》等25部。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书法篆刻家辞典》等典籍。


编辑: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