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南阳女儿赵昭代表,站在人民大会堂的“代表通道”上,以田间地头的鲜活实践向全国青年发出邀约:“农村和农业都是大有可为的天地。”这句在早春三月播下的种子,正与南阳盆地蒸腾的农耕热望共鸣——在伏牛山与白河水的见证下,一片充满机遇的沃野正在向返乡青年展开怀抱。
在南召县五朵山深处,返乡学子王浩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智慧菌棚”,让香菇生长数据实时上链,每朵菌伞都凝结着区块链溯源的科技之光;淅川渠首的“95后”新农人团队,通过短视频将丹江鱼宴制成传播量逾亿次的文化IP……这些扎根于南阳沃土的新故事,正重塑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叙事。当北斗导航系统开始在农田里规划耕作路径,当VR技术让西峡猕猴桃在元宇宙生长,这场以数字技术为犁铧的“新农耕运动”,早已不是父辈经验的简单重复。
南阳的乡村振兴图谱里,处处铺展着价值重构的密码:邓州小麦正从“高产粮”转型为富硒面粉精深加工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带来3倍增值空间;社旗非遗三弦书嫁接电竞直播,传统曲艺在打赏榜单上焕发新生。这些跳跃式增值背后,是技术思维、审美素养、市场洞察等青年特质的强势赋能——当互联网原住民与千年农耕文明深度碰撞,沉睡的资源被重新定价,土地里生长的不再只是庄稼,更是财富重新分配的划时代机遇。
就像返乡硕士李萌团队打造的艾草生物科技园,从南阳艾地理标志认证到欧盟有机认证的跨越中,我们清晰看到制度创新如何将“小草”培育为年产值数十亿元的参天大树,南阳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青年返乡的“定心丸”。
今天的南阳农村,智能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了新农活,职业农民证书成了新文凭。当赵昭代表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向青年喊话时,她背后站着的不只是南召的青山绿水,更是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擘画、双循环格局下乡土中国的价值重构。在这片诞生过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的热土上,新时代的“归乡运动”注定要书写新的传奇。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宛美好评|细节决定成败,服务赢得未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