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田雨 杨楠)为了学习宛梆精神,传播宛梆文化,近日内乡县人社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内乡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
穿过博物馆的三层楼,透过墙上的文字、图片以及橱窗里的行头、乐器等文物,讲解员介绍了中国、河南和南阳戏曲的发展历史,重点讲解了内乡宛梆的风雨历程和璀璨夺目。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宛梆吼一腔,迷了八道岗”、“想看梆子戏,多跑十里地”、“男人不下地,女人不烧汤”。“宛梆是一个优秀的珍稀剧种,从明末清初一路走来,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比京剧、豫剧、曲剧更古老。2006年,宛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讲解员话音刚落,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欣赏着展柜里琳琅满目的奖状、锦旗和荣誉证书,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在这一刻大家有一种南阳人骨子里的骄傲和自豪,宛梆历史悠久、硕果累累。
但是鲜花荣誉的背后是艰辛和创新。宛梆发展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宛梆演职员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常年奔波在山区农村、基层一线,一年在外演出200天以上,有家不能归是常事;住仓库、住废弃的老宅也是常事;天再冷不能穿太厚,冻伤更是常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内乡宛梆面临生死存亡,转变思想观念,深入村庄、农家演出,“服务群众,启动农村市场”就是内乡宛梆的生存之本。为方便群众,自带车辆、舞台、行李、锅灶。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请宛梆唱戏省事省心又方便。如今内乡宛梆每年演出超过500个村800场。
宛梆人历经起落屡挫不衰,这种乐守清贫、不畏艰辛、拼搏进取、甘于奉献的情怀形成了“艰苦创业、传承守业、爱岗敬业、创新兴业”的“宛梆精神”。
参观结束后,大家表示要以宛梆人为榜样,学习“宛梆精神”,把“宛梆精神”融入到工作中,更要带头成为宛梆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为南阳的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镇平县人民法院:多管齐下,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屏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