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三月,共庆佳节!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让我们把崇敬的目光投向镇平县柳泉铺镇第一初级中学的一线女教师,倾听她们感人的育人故事,感受她们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柳泉铺镇第一初级中学有一支工作勤奋、战斗力强的巾帼团队,她们在周平校长的带领下,凝聚成一簇美丽的鲜花,成了学校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田硕老师正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天使”!这句名言是对田硕老师工作最为生动的写照。
田硕,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她的名字总是和“踏实”“细致”联系在一起。这位教育战线上的新兵,她的教案本总是被同事们争相传阅——工整的板书设计旁标注着“易错点预警”,几何图形旁贴着自制的教具示意图,就连课后习题的页码旁都细心地写着“拓展题来源:《数学思维进阶》P27”。用数学教师特有的严谨与温度,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最美”的真谛。她像一株奋力扎根的幼苗,用热忱与坚韧在教育的土壤里悄然生长,她持着一颗谦逊的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教育的动人诗篇。
一、带病上课:守护数学的“逻辑链”
寒冬的清晨,寒风吹弯了校园的松枝。怀孕两个月的田老师正发着39度高烧,脸颊烧得通红,却裹着厚羽绒服站在初一(3)班的讲台上。黑板上的期末复习重点被她用彩色粉笔勾画出层层脉络,沙哑的声音像砂纸划过木纹:“这一题理解的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抓关键字词……” 台下学生埋头记笔记,无人察觉她藏在讲桌下的手正死死攥着退烧贴。
正值复习冲刺阶段,她硬撑着连上完周四、周五的课程。回家后体温飙升至39度,家人急得红了眼眶:“孩子才两个月,万一出事怎么办?”她却把退烧贴往额头一按,哑着嗓子宽慰:“明天周末,我多躺两天就好。”然而周一清晨,持续不退的高烧让她眼前发黑,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向学校请了假,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学生们的课安排好,最后才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医院。住院单上“先兆流产”的诊断让家人后怕不已,她却担心道:“希望没有耽误孩子们期末最后一课。”
二、提前返岗:取舍坐标的“对应点”
春季开学前,田老师的产假还有15天。看着襁褓中未满半岁的女儿,听着电话里校长欲言又止的“有个班级需要交接”,她默默把教学用品塞进行李箱,便主动向学校申请提前返校。尽管家人和同事都劝她多休息一段时间,但她坚持认为学生的成长不能等待。返校后,她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帮助成绩落后的学生赶上进度。婆婆心疼地抱着孙女念叨:“孩子还没断奶呢……”她却在天蒙蒙亮时亲了亲女儿的小脸,踏上了返校的路程。
开学第一天,她特意换上宽松的衣服遮住尚未恢复的身形。一回到课堂,田硕老师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浑身散发着无尽的激情。她站在三尺讲台上,眼神专注而炽热,讲解知识时绘声绘色,那些原本枯燥的内容,在她的讲述下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吸引力。她精心设计每一个知识点,巧妙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汇聚成一条明亮的银河,照亮了学生们求知的道路。深夜的办公室灯光下,她一边视频哄睡哭闹的女儿,一边批改作业。“说不纠结是假的,奶奶工作也忙,很多时候也没法面面俱到,看着小孩腌红发烂的脖子,真的很心疼。工作忙,和女儿分开的时间长,她看到我就立刻呜呜地哭了,我赶紧抱着她,她便又高兴了”她坦言提前返岗的艰难,但更感激学校的支持。面对这些,她只是淡然道:“教师和母亲都是需要用心的角色,我只是努力平衡。”田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她每天早出晚归,不仅要照顾家中的婴儿,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尽管身体疲惫,但她从未抱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她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学生,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三、认真备课:运算桌前的“极限值”
数学教研组长总说田老师像个“解题永动机”:为讲透“行程问题”,她对比了五种版本教材的例题差异;设计《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时,她爬取了200道例题数据制作案例库;甚至把女儿的色彩积木改造成“立体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视图变换。
她的备课本上永远有三种颜色的笔迹:黑色写基础解法,红色标学生易错点,蓝色记拓展思路。教材教参对照着勾画,教材空白处挤满批注,笔记本上抄写着从资料上摘抄的教学案例。
“新教师经验不足,只能在准备上多花时间。”她笑称自己是“资料囤积者”,却也因此摸索出独特教学方法——用外卖小哥的接单类比收入与支出问题,借学生熟悉的短视频解析等量关系结构。渐渐地,总打瞌睡的学生开始举手:“老师,这个例子我听懂了!”
为了备好一节课,她常把教材翻到卷边,反复打磨案例和提问方式,甚至对着镜子模拟讲课。因为她知道,只有自己先吃透知识,才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有趣。 她也常在课后偷偷问学生:“这节课哪里没听懂?你们希望老师怎么讲?”学生的反馈让她意识到,教学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互动。
“量身定制”作业: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她尝试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知识点,能力强的学生挑战拓展题。虽然增加了批改量,但看到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进步,一切都值得。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她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每一次听课、每一次交流,都让她受益匪浅。每节课后,她也都会进行反思,总结课堂上的得失,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这些尝试未必新颖,但她明白:教育没有固定公式,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她始终认为,“最美教师”的“美”不在于完美无缺,而在于能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这些“笨方法”看似低效,却让她逐渐站稳了讲台。当学生开始主动举手提问,当课后有孩子跑来分享生活趣事,她感受到了一种朴素的成就感——教育的美好,藏在细节里。
四、关爱学生:解题之外的“同心圆”
在田老师的数学课上,枯燥的公式总与生活相连:讲解“概率”时,她带学生计算食堂排队的最佳窗口;分析“函数图像”时,用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绘制散点图;甚至把女儿百日宴的糖果分装问题变成“排列组合”例题。
办公桌抽屉里藏着更多“数学式关怀”:总忘带尺规的学生会收到她手绘的坐标纸;考试焦虑的孩子能找到她整理的“考场心态调整三步法”;就连那个总说“数学无用”的男生,也在收到她手写的资料后,开始认真整理错题集。
最让人触动的是她对后进生的耐心。有学生始终无法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她连续三天下课后用A4纸剪了20组三角形,带学生实际测量:“我们现在像不像寻找真理的古希腊数学家?”当学生终于独立证明时,她比对方还激动:“你看,数学不会辜负愿意探索的人!”
她始终相信,教育是“以心换心”的过程。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她都愿意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和支持者。她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管理有时候并不需要刻意为之,只需要发自内心地诚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便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根发芽,绽放光彩。在点滴的相处中,这群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他们会在田老师生病时关切的问“你好了吗?老师”,他们会在节日里送上一句句温暖的祝福……老师的存在大概就在于此,同理他,认可他,接纳他,成就他,让花成花,让树成树,然后陪伴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这些琐碎小事或许谈不上“伟大”,但学生的每一点改变,都在提醒我们:“教育的美好,藏在真诚的细节里。”“最美教师”不仅仅是因为教学能力出众,更是因为她对学生的关爱与陪伴,而真诚的关心和耐心的陪伴正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
五、后记:教育是最优解的探索
当被问及“数学教师最美的瞬间”,田老师的答案带着学科特色:“不是学生考满分的时候,而是他们举着手说‘老师,我发现另一种解法’——那一刻,我知道思维的种子真正发芽了。”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田老师就是用这些平凡的日常行动不断书写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至理名言,田老师的行动特别平凡:早上走进教室,学生眼里有期待;晚上离开学校,心里没有未改完的作业……在田老师的教案本首页,写着一段给自己的寄语:“不必追逐虚妄的‘最美’,但要永远奔赴下一场晨光——那里有等待绽放的生命,有值得坚守的初心。”这或许就是教育者最美的模样:在责任与热爱的天平上,永远把心偏向学生那一端。田硕老师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更是一位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引路人。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用爱与责任点亮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通讯员岳建义)供稿
编辑:吕超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