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桐林里长大的范国强 从小的时候就经常思考 为啥有的泡桐能抗风 有的就会生怪病?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 他大学报考了林学专业 开启了与泡桐“相伴”的一生 1993年 刚结束博士后研究的范国强 带着妻儿回到河南农大 当时河南近亿株泡桐深受丛枝病困扰 病树轻则停止生长 重则成片死亡 为了解决“泡桐癌症” 范国强在田间地头扎营 经常自嘲: 陪泡桐时间比陪媳妇还多! 2000年 团队终于揭开丛枝病的神秘面纱 创建出全球首个防治技术体系 范国强接着又带领团队 研发出四倍体泡桐 让木材积蓄量提升20% 生长周期从15年缩短至12年 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基因资源库和繁育技术体系 河南土生土长的泡桐 不仅能降风固沙维护农田生态 也能作为古琴原木料带动乡村经济 为国家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 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农大校园 总能看到范国强卷着裤腿 在试验田示范剪枝 他常说: "搞林业的脚底不沾泥, 脑袋就会生锈。" 他带出的200多名研究生 多数都成了基层林业站的技术骨干 今年 范国强在两会上的提案 也将主要围绕林业发展 特别是林木人工智能育种 与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展开 从焦裕禄亲手种下的"焦桐" 到范国强团队培育的"智慧泡桐" 年轮里镌刻着两代人的坚守 这个被学生称为"倔老头"的教授 用38年时光写就一本"绿色家书" 那些被治愈的泡桐林 正在黄土地上撑起新的绿色穹顶 他说: “要耐得住寂寞,有坐冷板凳这样的态度,潜心钻研科研,做出我们在本领域中间应该做出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大国粮仓 一粒种子的山河共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