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 以“高效”破题,以“温度”落脚——从淅川医保实践看南阳民生答卷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都时评| 以“高效”破题,以“温度”落脚——从淅川医保实践看南阳民生答卷
作者:  张林晗 钱劭



    2025年南阳市两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而《2025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要求“推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打造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作为南阳市下辖的重要县域,淅川县在医保领域的创新实践,正是对这一精神的生动诠释。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到“服务细节人性化”,淅川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为南阳建设“幸福之城”提供了基层样本。  


改革破局: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而淅川医保窗口的实践正是这一目标的缩影。2024年,淅川通过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将新生儿出生、职工退休等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累计服务群众超2.3万人次,好评率达99%。这一成效得益于“一网通办”的深度推进——51项医保服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线上受理占比达56%。从“减材料、减环节”到“免审即享”,淅川的实践证明:改革的核心是打破部门壁垒,用数据共享替代群众奔波。  

服务升温: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关怀”

    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升服务精细度”,淅川的创新则体现在服务触角的延伸。针对老年群体和偏远地区居民,淅川扩大“电话办”服务,2024年电话咨询量增长20%,并建立来电台账实现“件件有回应”。这一细节折射出服务理念的转变:医保不仅是政策执行,更是情感联结。正如南阳两会代表所言,“要让群众‘有感参保’”,淅川通过优化医疗救助、意外伤害报销等流程,将办理时限缩短30%以上,正是以“速度”传递“温度”的实践。  


协同赋能:医保改革与全局战略的同频共振

    淅川的探索并非孤立,而是与南阳整体发展深度耦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试验区”,而淅川在慢性病待遇认定、中医药报销等环节的优化,正为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提供支撑。同时,南阳“构建‘空水铁公’现代交通体系”的规划,也与淅川推动异地就医备案线上化形成呼应,让偏远地区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这种“小切口”与“大战略”的协同,体现了民生工程与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思维。  


未来展望:从“便捷化”迈向“智慧化”

    尽管成效显著,挑战仍存。省级两会热议的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罕见病保障等议题,为淅川下一步改革指明方向。淅川可能借力南阳“数字政府”建设,探索AI辅助审核、区块链结算等技术应用,同时借鉴安徽省“日拨付”模式,缓解医疗机构垫资压力。 


结语

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服务升级,到“电话办”的人性化设计,淅川的医保实践印证了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把群众小事当作政府大事”的承诺。未来,随着南阳“枢纽经济”“中医药高地”等战略的推进,基层医保改革需进一步与产业、交通、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让民生答卷既有“政策高度”,更有“民生温度”。正如南阳两会所期许的——唯有将“人民满意”作为标尺,方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编辑:淅川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