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
□ 刘平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南阳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南阳实践新篇章提供了重要指引,必须深刻领会把握。
洞见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灵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佳路径。数智化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数据已经跃升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性生产要素,数据与传统要素融合,展现出不可估量的要素效率提升能力和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实现价值倍增。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新兴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知识技术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用新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促进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其实现“新质化”。
预见新质生产力的大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时代要求。伴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的主战场转向科技竞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层意义,是为了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赢得发展主动权。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窗口期,全球围绕科技创新展开新一轮竞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掀起的技术浪潮,对未来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影响之大,将超过之前任何一次产业革命。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强力推进,这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南阳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支持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增加源头技术供给,探索建立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监管体系。强化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推动领跑领域持续发展,巩固扩大优势地位;推动并跑领域加力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推动跟跑领域加速发展,力求迎头赶上;注重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推动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甚至领跑。要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健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打造具有重要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全市共有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机遇,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谱写南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者单位:宛城区委党校)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全面深化改革 站稳人民立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