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民生福祉节节高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河南南阳:民生福祉节节高
作者:   杨万里

  民生幸福,是一座城市温暖的底色。

  

  2024年,南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群众所盼”变成“政府所干”,不断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托起了百姓“稳稳的幸福”。

  

  织密民生保障网

  

  民生之计,在于安民、富民、乐民。

  

  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和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2024年,我市坚决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将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百姓心坎上。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我市再次提高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自2024年7月起,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645元、460元,较上年市定指导线分别提高了15元、20元;城乡平均补助水平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322.5元、230元,较上年分别提高了7.5元、10元。城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执行;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全护理、半护理和全自理分为3档,分别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1/3、1/6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执行。

  

  加大对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力度,让更多群众享受社会“红利”。全市发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7249.6万元,惠及孤儿242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472人;及时发放14万名重度残疾人和14.4万名困难残疾人补贴……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12.87亿元、特困救助供养金5.88亿元,惠及低保49.81万人、特困人员8.18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2.3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827.9万元。

  

  如今,一系列救助政策的落实,将温暖和关爱送到每一个困难家庭、每一名困难人员,兜底保障网在南阳铺得更开、织得更密、扎得更牢。

  

  拓宽铺实就业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过去一年,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34%。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我市实施“一人一策”援助计划,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兜底帮扶,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4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同时,利用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先后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98场,提供就业岗位15.88万个,签订就业协议3.22万个。

  

  大学生就业事关发展和未来。全市累计接收高校毕业生5.3万人,主动为2.83万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311”服务,助力2.55万人成功就业,帮扶就业率89.92%。

  

  就业服务平台是推动精准就业的“智慧桥梁”。我市加速推进就业平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4979个村(社区)就业服务站全覆盖,通过“南阳智慧就业平台”累计采集387.58万名适龄劳动力基本信息,先后发布4249家企业386个职业工种的岗位需求25.27万个,畅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对接渠道,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信息靶向推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一技之长是就业最大的底气。我市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3.0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4.9万人、高技能人才13.73万人。

  

  守护最美夕阳红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有所养已成为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

  

  如今,漫步在我市社区、乡村,一个个老年餐厅、养老中心等随处可见,老人们惬意地在这里用餐或享受生活,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写满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赞许。

  

  去年以来,我市循着民声来,奔着民意去,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机构及民办养老院共1864家,入驻机构老年人6.12万人;56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可向社会老人开放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2.1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争取省级资金1864万元,建成老年助餐场所693个,累计服务老年人29.1万人次,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功能提升、辐射范围更广,百姓的幸福生活不断升温。

  

  健康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一环。我市全力实施全民健康保障提升工程,围绕群众健康需求,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重点人群及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

  

  针对重点人群,我市筑牢健康“防护墙”,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全链式”医养模式完整复制落地,以方城县、卧龙区、宛城区为试点,于全省领先打造并推广“5441”的全链式医养模式。加大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完成11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64名家庭医生培训目标,全市常住人口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率达9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5%以上,重点人群履约人数235万人。推广“豫健护理到家”服务,开展8大类53个项目的上门护理服务,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家庭病床服务,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看病就医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桩桩民生小事办成了“头等大事”,一幅幅民生愿景绘成了幸福实景。今年,我市仍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让幸福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全媒体记者 杨万里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9家企业上榜“美豫名品”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