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南新郑,一颗红枣两地情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南新郑,一颗红枣两地情
作者:  张文豪

image.png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了碳化枣核。推测早在七八千年前,这里便有了枣树。

如今,枣的“家谱”越来越庞大。在新郑好想你公司的红枣博物馆,能够找到有记载的706种红枣名字。这其中,新郑常见的灰枣,因肉厚、皮薄、核小、味甜等特点,备受青睐。

“灰枣因枣在成熟变红之前通体发灰而得名。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开展援疆工作,把新郑的灰枣移栽到了新疆。”好想你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每年有上百万株灰枣树苗,从新郑不远万里落户南疆。

一颗枣,两地情。成功嫁接的灰枣,在新疆气候下,产量、品质都有了进一步提升,也带动当地枣农增收致富。



红枣博物馆陈列的各类红枣样本。张文豪 摄



红枣博物馆数量庞大的红枣“家谱”。张文豪 摄


编辑:李润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