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培根铸魂育人使命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践行培根铸魂育人使命
作者:  姜金林

践行培根铸魂育人使命

□ 姜金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深刻认识这一使命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以实际行动回应党和人民的期待,勇于变革育人方式,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精气神。


  文化自信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交织碰撞,意识形态领域交锋尖锐复杂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能,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通过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和独特价值观,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激励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博弈中成长为中华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和忠诚弘扬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传承好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做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者。


  “培根”,即筑牢思想道德之基,培育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建设者。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涵养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魂”,即铸造精神信仰之魂,培育具有坚定信仰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高校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和人生追求,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深化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善用大思政课,让广大学子在新时代伟大成就中感悟思想伟力,增强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在深化改革中激发青年活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