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魏丹丹
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从移民安迁、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到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人本情怀;从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到科学筹划、严谨务实的求实态度;再到创新求精、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以及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协作风貌,南水北调精神全方位展现了红色精神的光辉。
强化理论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政课堂上,通过讲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背景、实施过程和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思政课堂可以深入探讨新发展理念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将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协调意识、绿色理念、开放心态和共享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践行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南水北调精神中的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思政课堂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同时,通过讲述南水北调工程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挖掘地域特色,丰富思政内容。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南水北调工程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将其融入思政课堂。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色精神的魅力,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成就。同时,结合南阳的历史文化资源,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红色精神照亮未来之路。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启迪。南水北调精神作为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素材。通过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传承创新 提升党性教育实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