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走进桐柏县清淮街道,伴着初冬暖阳,处处皆景、满眼如画,幸福的惬意洋溢在居民脸上。
近年来,桐柏县清淮街道坚持党建统领总体思路,全力加快城市建设,全心抓好民生服务,一幅幅欢乐祥和、平安稳定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五星”建设有力度
清淮街道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总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化治理,全面深化“支部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形成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生动局面。
全域连接,构建全科网格化治理格局。他们构建“全领域、多要素、大联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一张网兜清社情民意、查清风险隐患、弄清矛盾纠纷。成立桐柏县城市社区治理联合党委,驻区198个单位党组织向社区报到,以社区为单元成立14个社区联合党支部,以小区或楼院为基点设置171个网格党小组,实现城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网格化工作体系,实行双网格负责制,党的组织网络与工作网格相融合,实现“一网统管”“一员多能”,做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培育志愿服务队伍,推行“网格+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实现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一方面,县直单位2900余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结对帮扶争当服务居民的“六大员”(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民事代办员、联防信息员、文明传播员、矛盾调解员);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零距离、个性化的贴心服务。
“四位一体”强自治
围绕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新课题,清淮街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党建+全科网格+人大代表双员服务+政协委员工作室”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有温度有力度,居民群众更安心更幸福。
多元调解机制为保障。建立了“1+4+14+171”四级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即171个网格遇事吹哨、14个社区调解委员会“首诊”、4个警务片区调解室“会诊”、1个镇级多元化调解中心“终诊”,使矛盾纠纷化解达到关口前移、源头预防的效果。清淮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多方力量参与添动力。成立以“五老”为主要力量的矛盾调解队伍,聘请公检法等部门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人员担任调解员。推行“人大代表进网格”,全街道105名各级人大代表包联171个网格,当好民情联络员和政务协调员。建成政协委员工作室,收集社情民意、奉献爱心,有效发挥了政协委员的社会优势。
多种治安防控保平安。创新“科技防”。将智慧党建信息平台、“雪亮工程”及高空瞭望远距监控平台、治安巡防电子围栏等系统同步接入街道综治中心指挥平台。成立专业巡防队,在辖区不间断开展治安巡逻,以社区为单位,以“一村一警一连”为载体,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入户走访、便民服务、矛盾调解。
“关键小事”暖民心
清淮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居民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邻里餐厅“零距离”。聚焦“一老一小”,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邻里餐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放心可口、物美价廉的饭菜。聚焦居民出行难问题,改造背街小巷,先后对60余条小巷进行硬化亮化美化,改造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修建排水沟1.6万余米,种植绿化苗木8万余株。每年投入200余万元购买物业对背街小巷进行清理。将每周五定为“服务群众日”,深入开展“党群手拉手、服务进万家”活动,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齐上阵,对区域内卫生死角、乱停乱放等环境问题进行整治。全面落实 “一长三员”巡河制度,形成内河护理长效机制,打造整洁干净、碧水清流的人居环境。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持续解决关系群众冷暖幸福的一件件‘小事’,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清淮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付林说。
编辑:网信桐柏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