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稳住农业基本盘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关注南阳网
方城县券桥镇:稳住农业基本盘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作者:  王炳中

  乡村兴,则百业兴;“三农”稳,则全局稳。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省、市、县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发展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效发挥了“基本盘”“压舱石”的战略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特色产业发展良好。该镇发挥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作用,实现旱涝保障和地力稳步提升,2021年提升1.5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22年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2023年新打灌溉机电井36眼,2024年在潘河以西启动实施五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同时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管护不到位问题。落实政策激励种,2021年、2022年精准按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023年上半年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9850户、耕地地力补贴政策10896户。保险覆盖保障种,结合全镇农业生产实际和保险业特点,做到宣传到人,落实到户,并按照群众自愿原则,依据农户实际种植面积,据实投保,应保尽保。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

  

  科技支撑显著增强 ,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该镇大力发展大力发展适宜券桥种植优质高效的弱中筋小麦,品质和单产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突出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熟期适中、多抗广适的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突出抓好玉米密度、整齐度、成熟度等“三度”的落实;持续推进“智慧农业”, 打造数字农田提质量。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 智能化农机作业在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会”种粮,到“慧”种粮,让农业种植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

  

  三产融合速度加快,现代化建设上新台阶。该镇立足农业乡镇实际,围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快现代农业绿色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企业、绿色特色产业建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统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力争全年一产业增加值、农民收入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努力在“三农”发展上奋进突破。立足粮食收获、储存实际,充分发挥县金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券桥站点国有粮食收储主渠道作用,做好收购、储存、加工、批发、零售、兑换等工作,推动粮食产业链条从“田间”延伸到“车间”,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溢价能力。推动河南环福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兆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电商直播创业园,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发展新模式,,使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搭上“数字快车”,“好收成”“好产品”变成“好收入”, 设直播间13个,开产品直播线13条,直播及后台运营人员15人,直播带货13类25个品种,每天出单300单以上,高峰时每日出单700单,日成交额120万元以上,年直播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重中之重,做乡村产业,不能丢了农业这个“本”。券桥镇将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围绕做强农业这个中心环节,延长产业链,嵌入新要素,打造新优势,创造新活力,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