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邢江源)“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为此,镇平县第七小学充分挖掘本地古建筑资源,于10月27日开展了“探古寻迹 传承文脉”系列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家乡的建筑文化,也让乡土建筑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我校设立校园内的城隍庙为第一实践基地。分学段组织学生深入了解校内城隍庙的历史、风格、技艺、构件名称、作用等艺术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一批讲解员,在幼升小参观、领导视察等重大活动中对校园古建筑进行全面介绍,将校内古建筑文化进行推广。设立镇平古城墙、楚长城、菩提寺为校外第二实践基地。学校分批次组织学生对这些古建筑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全面深入了解本土著名古建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讨论等方式,探究古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通过带领学生探寻镇平本土得天独厚的古建筑资源,了解古建筑的历史积淀和丰蕴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的精神履历和情感体验,在文化上帮助孩子寻根。
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如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参与修缮等。这种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环保意识,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传承古韵文化,创新古建遗风。”我校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古建筑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创新性地引入学校德育体系,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收到了与众不同的育人效果。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