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唐河红薯”陆续成熟,农户们正加紧抢收,田间地头一派喜人景象。
10月22日,迎着秋日的暖阳,在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随着挖薯机来回穿梭,一个个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紧随其后,去泥、挑拣、装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今年种了30来亩红薯,有哈密、西瓜红等品种,每亩产量2500余斤,毛利润3000多元,效益还是不错的。”红薯种植户谢玉文说。
在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一辆辆满载红薯的农用车有序过磅,卸进保鲜库。合作社每天收购红薯2万斤左右,高峰期3万多斤,每天电商销售四五千单。合作社负责人李书强一边组织红薯收购,一边接听外省收购商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
李书强介绍,目前,合作社拥有成员100余户,流转土地2500多亩,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开设店铺90余家,年销售总额2000余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两个村的100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致富。
王庄村土壤富含有机质,适宜种植红薯等喜钾作物,所产出的红薯糯性强、甜度高、品质好,广受市场欢迎。该村抓住“唐河红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契机,整合周边4个乡镇7个村党支部,成立了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开始抱团发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为引领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该村积极争取资金9200万元建设33000平方米的红薯产业科创园,与省农科院、江苏徐州甘薯体系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合作,建成了红薯脱毒种苗快速繁育基地。依托村级合作社,全村已建成红薯育苗大棚78个,同时借助电商发展,形成了以王庄村为核心的集薯苗研发、脱毒种苗快速繁育、电商销售、鲜薯储存、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
如今,王庄村85%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00多万元,人均6000元。小小红薯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下一步,我们还要选育优良品种,增加红薯种植面积,推进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构建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该村党支部书记翟春艳说。(全媒体记者 陈 琼)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实现生产总值3591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