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生态青蛙养殖“跳”出致富新路

关注南阳网
南召:生态青蛙养殖“跳”出致富新路
作者:  郭亚楠 王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在南召县南河店镇龙王庙村的稻蛙养殖基地,此起彼伏的蛙声好不热闹,现场一派“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的田园生动景象。一块块稻田被纱帐围着,成群的黑斑蛙在稻田里跳跃,水稻与蛙“和谐”而居,一片自然成趣的景象。

34b0c15db8355b0e43be467efd42dd1.png

  南河店镇龙王庙村党支部书记李印向记者介绍:“这就是‘稻蛙共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有机结合,稻谷和青蛙是平衡共存的,青蛙的粪便可以肥田,这是一种有机肥,对稻谷相当有好处,真正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015ffb2f0b49534caa6950ae2555993.png

  “稻+蛙”综合种养,是通过采用“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蛙共生方式,编织成一条“稻+蛙”种植养殖生态链,实现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青蛙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李丰松介绍:“我们青蛙养殖合作社入股土地,目前有社员14户,我们养殖的是黑斑蛙,生长周期六个月左右,市场需求量较大,目前养了20个池子,每个池子能出3000斤蛙1000斤稻谷,一亩地2万块钱左右,效益很可观。”

  种田理念的改变带来了效益的改变,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心村村民看到“蛙稻共作”的“钱”景。不仅村民可以加入合作社一起发展稻蛙养殖产业,还能带动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业。

519e90695c2dc4c0aabb36c828d909f.png

  青蛙养殖场务工村民郑义华告诉记者:“平时都是天天喂青蛙,早上喂一遍晚上喂一遍,活也不累,但收入很不错 。”

  据悉,南河店镇龙王庙村着眼产业兴旺,坚持整村推进,因地制宜选准做强特色产业,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资金支持,土地流转等措施,逐渐形成了水产养殖、品种梨种植、中药材种植等七大产业集群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和物质基础。

8e98f6c0e2ed1895a0f8e27aa5cdfe6.png

  李印说:“我村主导产业明晰,党建助力,能人带动,挖掘本村山、林、田、塘、路资源优势,发展了1000亩苗木花卉、600亩优质水稻、100亩特种水产、200亩优质梨、240亩道地中药材、14家高端碳酸钙等八大产业,261户农户与4个合作社、3个龙头企业紧密绑定,村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3万增至目前30万。”

  近年来,南河店镇龙王庙村坚持“抓党建、促振兴、谋发展”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转化,助力乡村振兴,铺就农民增收好“钱”景。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