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张心一村:红色文化聚力 文明乡风润心

关注南阳网
唐河县张心一村:红色文化聚力 文明乡风润心
作者:  鲁新建

  秋意正浓,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的张心一村,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田园风光画,景致格外迷人。宽敞洁净的道路两侧,民居错落有致,村内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从宁静的广场到精致的小公园,再到齐全的健身器材,无一不彰显着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美好。村部大院简洁而有序,平坦的柏油路如丝带般延伸至村民的门前,将这份宁静与便捷紧密相连。

image.png

金秋十月五日,河南唐河县第七小学的学生王梓萌,在母亲的引领下,踏入张星江纪念馆的庄严之门,以此激发其探求未知的好奇与探幽索隐的渴望。小小年纪的王梓萌,便以一颗赤子之心,满怀深情地表达了对革命先辈们的无限崇敬与爱戴之情。 摄影 鲁新建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谈及张心一村,不得不提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个以革命烈士张星江先祖命名的村庄,从街巷的命名到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无不透露出对红色历史的敬仰与传承。张星江纪念广场上,人群熙攘,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及   群众络绎不绝,共同缅怀这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国庆佳节之际,在张星江革命纪念馆内,毕店镇理论宣讲团成员、79岁的老党员张星元(系张星江烈士的堂妹)深情地向游客讲述着张星江的生平故事。他回忆起老辈儿的讲述:张星江同志为革命事业倾尽所有,甚至牺牲了小家庭的幸福,其大儿子年幼便外出做工,妻子则带着小儿子在村里艰难维持生计。这份无私与奉献,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据《唐河县地名志》记载,张心一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中期,由张姓先祖自怀庆府迁此建村。而村名则源于先祖张邦杰之子张心一,他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深受村民爱戴。后来,张心一村又因张星江烈士的英勇事迹而更加闻名遐迩。张星江烈士(1907-1936)作为唐河毕店张心一村的杰出代表,曾身兼数职,为鄂豫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和桐柏山游击队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36年,他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英勇牺牲,其事迹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image.png

国庆假期期间,一位母亲携子女前往张星江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参观,将这一肃穆时刻定格在孩子们的心中。摄影 鲁新建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9年,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份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河南唐河县对张心一村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与建设,古朴庄重的张星江烈士故居得到了精心的修缮与保护。故居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东侧磨坊内展出的张星江卖驴闹革命的事迹更是让人动容不已。西侧则是红色文化广场和张星江烈士革命事迹陈列馆,这里建筑肃穆典雅,展品丰富详实,是了解张星江烈士生平及唐河县红色历史的重要场所。

  

  张心一村东不仅修缮了故居本身还建成了唐河县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后杜楼民俗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张心一村诚勤立达,务实肯干,勤勉创业,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农业资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同时积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田园综合体乡村游等项目实现了文旅、农旅等多元融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致富增收的机会也为唐河县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image.png

张心一村的“移风易俗一条街”装饰着五彩缤纷的文化墙画,引人注目。 摄影 鲁新建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张心一村精心勾勒出一幅宏伟的画卷,其中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油蟠桃为主导的产业兴旺,以及水系的综合治理,共同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新貌。借助于土地综合整治的契机,该村携手南阳臻纯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打造了一个占地6200亩的油蟠桃种植基地。

  

  这片沐浴着革命先辈光辉的红色土地,常常吸引着众多民众来此追寻党的足迹,缅怀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漫步于陈列馆中,人们无不被先烈们砥砺前行的壮志豪情所感动,爱国之心与创业之志油然而生。毕店镇张心一村顺应潮流,深挖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成立宣讲团队,定制教育课程,将纪念馆、故居、红色文化广场等串联起来,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打造了别开生面的“情景党课”与研学旅游项目,增强了党性教育与爱国主义的感染力,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成为张心一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我们将‘红色资源’深度融入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区,斥资3500万元建立了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园,实现了蟠桃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毕店镇党委书记赵体锋谈及张心一村的变迁,总是洋溢着自豪。自2020年以来,这里已接待860余个学习团队,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思想根基。从“活化”到“繁荣”,张心一村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左右,成为了红色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典范。

  

  张心一村依托张星江故居和纪念馆的独特人文资源与政策优势,致力于打造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村的双重特色,构建了“三廊两片区”的发展格局,营造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示范区。

  

  往昔的荣光已镌刻在史册,激励着后来者;未来的辉煌,则需要我们今天的努力去创造。昔日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热血,今天的张心一村党员干部铭记党史,坚守初心,奋发向前,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民俗文化体验基地的5000平方米空间里,游客王静感慨地说:“张心一村不单是一个红色教育的殿堂,更是一个民俗文化的宝库。在这里,我沉浸在双重的文化洗礼中,深切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image.png

位于河南省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的张星江纪念馆广场静谧矗立。 摄影 丁旋子

  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

  

  悠然漫步于张心一村,目之所及,红色党建的指引牌如同点点星火,散落于村间各处,引领方向。村庄以其独有的韵味展现眼前,黄墙蓝瓦间透露出古朴与厚重,寨河轻轻环绕,碧波荡漾中荷花亭亭玉立,随风轻摆,送来阵阵沁入心脾的荷香。村道宽敞而整洁,新铺的柏油路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两旁绿树成荫,与悬挂着红灯笼的太阳能路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

  

  被誉为“移风易俗一条街”的街道,不仅是引领文明新风尚、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舞台,更是乡村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布局井然有序,色彩斑斓的文化墙绘跃然眼前,它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融合家风家训、善行义举四德榜、乡村文明新风、移风易俗倡导及村规民约等多元元素,整齐悬挂,格外耀眼,为村庄平添了几分和谐与有序的文明气息。张心一村通过精心打造这条特色街道,不仅让村民在享受物质富足的同时,也沐浴在正能量的温暖光辉下,形成了“一街一景致,一墙一风尚”的独特文化魅力,使之成为公益宣传与潜移默化教育的完美结合体。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回望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心一村勇于探索乡村治理的新路径,创新性地建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机制,让村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这些自治组织不仅高效解决了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在无形中促进了邻里间的沟通与理解,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系,极大地提升了村庄的团结力和向心力。

image.png

金秋十月五日,来自江西的旅者与知己携手踏进了河南唐河县张心一村,共同探访沉淀着历史记忆的张星江纪念馆。 摄影 鲁新建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农家乐、土菜馆、超市、民宿等商业设施错落有致,热闹非凡。红色便利店里,店主张理森满面笑容,难掩心中喜悦:“随着县政府对红色旅游的大力推动,我们村的环境日益优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店里的生意也因此蒸蒸日上,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张心一村,这个承载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省级传统村落,正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蓝天、碧水、绿地以及民众的富足生活,绽放出新的光彩。田园小镇、蟠桃小镇、传统村落、红色小镇四大特色名片逐渐成型,共同绘制出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红色文化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这片土地,润泽着民风,让文明乡风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张心一村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和蓬勃的活力,引领着乡村振兴的浪潮。在这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张心一村的故事,是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例证,也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实践。(通讯员 鲁新建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