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如何治疗肿瘤?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中医药如何治疗肿瘤?
作者:  郭春花

一、中医治疗肿瘤渊源流长

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在中国医学中,对肿瘤进行医学探索始于《黄帝内经》,曾有“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提出;战国时期的《难经》显示,当时已对良、恶性肿瘤有所区别,书中将肿瘤统称为“积聚”,其中“聚”可以移动,预后较好,即良性肿瘤;而“积”则固定难移、预后较差,即恶性肿瘤。东汉时期,张仲景进一步发展了《难经》中“积聚”的概念,并在《金匮要略》进行描述;张介宾将“阳化气,阴成形”加以阐述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恶性肿瘤是从正常机体中滋生出的新生物,可谓“无”中生有,由无形之气聚为有形之体,在体内形成占位夺人气血,以维持肿瘤自身发展。《本草备案》也曾通过中药四气五味描述咸味药通过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积聚;以上可见中医对肿瘤认识渊源流长。

二、中医角度简述肿瘤形成原因以及治则

从中医的角度简析人为什么会得肿瘤?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地有江河,人有经脉。五脏六腑安和,血脉畅通,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才能成其平和健康之人。当今社会在饮食不节(洁)、环境失宜、作息紊乱、压力失调等等多方位多因素影响下,人体五脏六腑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七情”内伤,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趁虚而入,形成气郁、血瘀、痰凝、湿浊、毒聚等病理产物,蕴结于脏腑,相互搏结,日积月累形成癌瘤。

   发病初期,邪毒偏盛而正虚不显,中晚期由于癌毒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多出现气虚、阴伤、气血亏虚、阴阳两伤等;邪欲盛而正欲虚,正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益深重,痰瘀毒虚积聚,走注他脏,恶化迅速,出现气血阴阳惧衰,病情危重。中医通过症状、舌苔、脉象对肿瘤患者进行辩证,气郁痰瘀给予行气解郁、化痰祛瘀之法治疗,热毒炽盛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治疗;湿热瘀毒给予清热解毒散结治疗;气血亏虚给予补气养血治疗等;

三、中医如何在肿瘤治疗中全程干预?

手术前后干预

手术治疗能直接切除肿瘤组织及其相关部分,但往往对机体也造成较大损伤,术后出现疼痛、贫血及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甚至造成严重气血亏耗和正气损伤,甚至出现腹胀、纳差等症。通过手术前后中药内服健脾补肾,调理阴阳,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吸收,而且能增强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泌机能,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及促进机体康复。

放化疗、靶向治疗过程中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放疗虽能阻止或破坏某些癌细胞的分裂,抑制和消除部分肿瘤,但往往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伤,还易引起全身和局部出现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头痛、全身乏力及口渴、咽干、干咳等。化疗的毒副反应更明显,除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外,还会引起严重骨髓抑制,并可能对心、肝、肾脏重要脏器的功能产生损害,导致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膀胱炎、心功能损伤、全身神经毒性等。中药内服外用可以减轻化放疗损伤正气,又有健脾和胃功效减轻胃肠道反应,起到增效减毒作用。当前“精准医疗”时代背景下的肿瘤治疗实际上也并不是那么“精准”,各类信号通路上小分子靶向药物,尤其是当前最为火热的靶向免疫(抗PD-1/PD-L1)治疗都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如“手足综合征”、“免疫性脏器损伤”等毒副反应,中药熏洗、涂擦以及内服减轻手足综合征皮肤损伤,同时中药汤剂扶正祛邪减轻脏器损伤。

中医药姑息治疗

 对于初治晚期或者在专科治疗后体力状况不佳而不能耐受或者强烈拒绝放化靶向等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医药不失为一种有效选择。

中医治疗肿瘤不仅仅是中药这一部分,还有针刺、艾灸、膏摩、封包治疗等,若将之有机配合起来,实施中医药全程综合干预肿瘤,疗效将更好。(作者:郭春花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医院


编辑:杜增波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