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9月23日,新野县举行“深化‘千万工程’ 建设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会施庵镇专场,施庵镇有关负责同志就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向媒体记者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弘扬文明乡风等方面工作做出介绍。
今年以来,施庵镇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镇的重要抓手,统筹抓好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乡村富民产业不断壮大,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紧扣“宜居”,打造现代化的良好环境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建立集镇管理工作队伍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常态化规范管理集镇街区和村组人居环境,集镇村庄靓丽整洁水平稳居全县前列。全面健全常态化管护机制,实施农村坑塘、河渠治理工程,完成120余个坑塘排查整治工作,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全面推行林长制,巡林面积2200余亩,完成森林督查图斑24个内业研判和外业核查工作,义务植树2万余株,栽种月季、红玉兰等绿化树木3000余棵,建成月季大道、桂花大道等4处景观廊道。加快推进秸秆“五化”利用产业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持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规模养殖场废物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根。X003施庵至沙堰段9.5公里道路拓宽工程、“四分干渠”集镇段、万庄段整治提升工程等7个民生项目顺利完工,X003县道从原有的7米扩宽至11米,X002线(莽江线施庵段)道路全面提质升级,集便民、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四分干渠”生态景观文化长廊正成为施庵“宜居、宜游、宜业”的靓丽名片。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群众医疗互助机制,完善社会大救助体系,全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征收位于全县前列。全面落实低保政策,规范低保申报程序,强化民主评议,重点关注残疾人、事实无人抚养孤儿以及农村空巢老人等人群,落实各项措施,持续做好农村“六类人群”的帮扶工作,对适龄脱贫劳动力和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及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能力。
突出“宜业”,发展现代化的兴旺产业
要素保障不断完善,项目建设质效齐升。开展专项银企对接、产销对接、用工对接、技能培训等活动2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招工、销售等方面问题60余个。有序推进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工作,盘活国有建设用地178亩,集体建设用地18.5亩,个人建设用地32.3亩。新招引诺诚光电、新唐电子等5个项目均建成投产;利特科技、和兴鞋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地55亩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初步建设完成,日烘干300吨级粮食烘干车间已投产达效,镇域经济运行连续两年在全县位居前列。
特色种植稳步发展,耕地保护成效明显。金香南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供港蔬菜种植2200亩,中药材种植1096亩,总产值达1.1亿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支持种地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复耕撂荒耕地并流转种植粮食作物。核查整改“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图斑136个,恢复耕地28.5亩。
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病虫害防治有力有效。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加快开展耕地提质行动,推动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用植保无人机50余台,对全镇小麦开展“一喷三防”作业;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化土地托管运营模式,通过采用配方施肥、土壤改良、植保等“公司+农户”水肥药一体化托管服务,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聚焦“和美”,培育现代化的文明乡风
深化基层队伍建设。培育和发展民间文艺团体、志愿者服务团队、村级文化合作社等各类群众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兴隆观村舞龙队、曾营村木偶戏、东杨营村鼓舞队等民间队伍多次受邀在县“两节一会”和市级各活动场所展演,东杨营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接连获“南阳市三八红旗集体”“河南省四组一队”等先进荣誉。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级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开展移风易俗文艺汇演、主题宣讲、广场舞比赛、读书阅览会活动65余场、“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20余场,惠及全镇各村观众3万余人次;同时积极谋划打造具有施庵品牌特色的文化活动,东杨营龙年“村晚”火热“出圈”线上线下观众突破15万人,“五一农民运动会”“八一拥军文艺汇演”“重阳节千叟宴”等“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接连开展,把政策理论和传统文化从“书面语”转变成“家常话”唱给群众听,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将榜样引领作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抓手,在全镇评选出“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等榜样人物,使广大村民学有榜样、比有标杆。组织各村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等途径,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把改善陈规陋习、红白事指导标准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在基层落实落细。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施庵镇将继续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用心用情办成一批普及普惠、可感可及的实事要事,努力让广大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绘就施庵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问题1:施庵镇在未来如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程方献)
答:一是完善提升乡村规划。依据实际调整规划方案,细化建设内容,组织镇村干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五星”支部创建,谋划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补短板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着力推动蔬菜、中草药、烟叶种植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内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二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链长制”为抓手,坚持做到“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城市,聚焦纺织服装、光电电子信息、玩具制造,食品加工、高附加值农业等重点产业链,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以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为引领,力争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个以上。三是持续创优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招商就是服务”的理念,建立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协调解决项目立项、土地使用、环评等问题,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加快推进签约项目开工、在建项目投产、投产项目达效。让企业留得下、做得强,切实助推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四是培育壮大产业园区。继续按照特色产业明晰、集群效应突出、支撑作用明显、产业文化融合的定位,加快推进烘干、仓储、粮食深加工(膨化、饲料)项目建设,通过外引内扶等措施,打造一批粮食初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企业和产业品牌,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推动实现县内域外产、供、销的“双循环”。
问题2:施庵镇下一步如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马飞)
答:一是打造宜居示范样板。深入开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强化“点、线、面”结合,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加快建设东杨营、兴隆观、万庄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全面完成朱庄、前罗、朱寨、贺岗、大营、施庵6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加快实施X002线(莽江线施庵段)绿化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四分干渠北延、X003线(曾营入镇口)改造提升。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星”创建成效,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观摩,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有形到有神,从整治到善治,从宜居到宜业,从图景到实景。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做好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着力推进王茨园、大营、白岗等村1.5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平整区打造好配套的灌排设施和机耕道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灾害能力,为后期农业生产、增加村集体收入打好基础。扎实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完善镇域路网结构,谋划实施兴隆观、薛庄、渠东通村入组道路建设,争取王茨园村董桥、白岗东田小河桥、桥楼吴堂连接桥开工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健全完善水闸、渠道等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三变”改革,支持各村盘活闲置用地,挖掘村级资源,拓展增收路径,打好自主经营、资产租赁、投资入股三张“牌”,力争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朱庄村、涧河村超过20万元,东杨营村、兴隆观村超过30万元。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培训高素质农民50人以上,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问题3:施庵镇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如何增添惠民利民福祉?(陈飞)
答:一是持续增强“获得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高效实施人大代表票决民生项目,全力办好“民声呼应”。开展“家门口”就业行动,扎实做好企业用工帮招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就业200人次以上。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动态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持续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规范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常态化开展老年助餐活动,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推动敬老院提档升级,做好助残、救孤、济困、优抚等工作。二是持续增强“幸福感”。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各中小学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打造优质校园环境。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村级卫生医护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质量,高质量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健康乡镇”。完善各村文化活动室和文体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持续增强“安全感”。扩大网格化治理改革成效,压紧压实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充实完善网格员队伍力量,全面激活网格员活力。深化“平安法治星”建设,推进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健全镇村联动、警民联动巡逻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深化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争创全省信访工作“四无”乡镇。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排查整治,确保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营造良好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大力支持共青团、工会、残联、妇联、科协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编辑:新野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野县举办“少年急救官”生命教育科学艺术海报捐赠仪式暨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