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 冯新迅 黄琦)9月23日上午,西峡县回车镇垱子岭小学以“与法同行、守护成长”为主题,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教育活动。
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在五年级教室,庞菡老师主讲,她说:“同学们作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生长在一个现代化的法制社会,一定要知法、守法、护法,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自己的成长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
庞菡老师打开多媒体一体机,向学生播放标题为《认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视频,这个视频分为四个部分:犯罪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轨迹、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他救不如自救。
视频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即大家俗称的少年犯罪,一般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强调未成年人走向犯罪一般遵循先有不良行为、再有一般违法行为、接着是严重不良行为、最后是犯罪行为这样一个发展轨迹。
视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四种行为的种种表现,指出不良行为不加以制止会演变成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加以制止会演变成犯罪行为。引发不良行为的原因有四点:厌学,滋生不良行为;好奇心试探,引发不良行为;放纵不良习气,产生不良行为;无序张扬自我意识,发展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先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性措施,接着是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
视频强调,他救不如自救,未成年人要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这是预防犯罪的基本条件;要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加强未成年人人格培养教育;要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未成年人对犯罪进行自我防范的重要主观条件。
“常言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违法犯罪都是从最小的不良行为开始蔓延发展来的。”庞菡老师在总结讲话中提出,“要想防止走到违法犯罪这一步,同学们要就学法、懂法、守法,从小处着手养成守规矩、遵纪律的良好习惯,从预防一般不良行为做起,严格约束自己,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教育自己,端正言语行为,提高道德品质,增强法治意识,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编辑:吕超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