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城县券桥镇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通过产业提质、环境提档、硬件提质、宣传提神,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富在乡村,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发展。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落实“藏粮于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四藏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 智能化农机作业在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探索公司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农产品加工业,河南环福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电商直播创业园,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模式,让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优质农工产品搭上“数字快车”,“好收成”“好产品”变成“好收入”。
美在乡村,统筹治理提升人居环境。针对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该镇聚焦水、电、路、讯、房等基础建设薄弱环节,推动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农网改造等工程,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硬化、维修乡村道路72.4公里、排间道755条,通公交线路4条;改造农村户厕1054户;改造危桥6座,正在实施改造3座;新建供水站4个、集中供水点261个;改造变压器89个,建成35KV券桥变电站1座和10KV配套工程,10KV线路由4条增加至8条;新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在建普惠性中心幼儿园;扎实推进养老事业发展,镇敬老院基本达到一星级标准。持续不断改善全镇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强化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措施,落实落细河长制度,常态化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周边和潘河等河道治理,在建中线沿线污水处理工程6处;积极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常态化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改厕1054户;整改涉水问题195条,整改养殖场(户)粪污136户,将污水治理与坑塘治理、厕所革命等有机结合,实现污水净化处理,圆满解决 “污水哪里去”问题。
乐在乡村,共建共享引领乡风文明。完善镇丰年文化合作社和25和村级分社的设施和人员配备,巡回演出活动26场次,录制抖音视频17个,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观看演出的群众达到1.7万人次;主动对接落实好“电影下乡”“戏曲进乡村”活动,组织老电影放映活动17场次,组织演出优秀传统剧目12场次, 1.2万农民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名家名剧的演出;组织开展券桥镇首届电商文化节,实现了文化唱戏与产品展示的深度融合;建成投运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联合县委老局、县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促进会等组织开展 “宣讲二十大 文艺进基层”活动,推动各村编写村史,完成券桥镇志初稿编写工作,弘扬史志文化,乡村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繁荣局面。村村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积极开展婚丧嫁娶简办、殡葬改革、拒绝毒品集中宣传工作,对红白喜事进行登记造册,现场监督。积极选树典型,用身边例子“现身说法”,让移风易俗诸多举措家喻户晓入脑入心,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千家万户。(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