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关注南阳网
方城县券桥镇: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者:  王炳中

  方城县券桥镇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立足农村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抓好动态排查、系统治理、挂账销号、长效管理四个环节,统筹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实施治理管控,有效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加快建设生态优美的美丽家园。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治理模式。摸清底数,坚持规划引领。开展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查,以村组为单位摸清现状底数,结合实际修订印发《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30年)》,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建设任务;科学评判,分类施策。以“三基本”原则(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公共空间基本没有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基本闻不到臭味,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为多数村民群众认可)为治理评判标准,对常住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以及具备适宜环境消纳能力的村庄,通过新建或改建三格式化粪池,引导群众形成良好节水用水习惯,实现散居群众污水处理的有效管控、资源化利用;结合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对具备条件的村庄,采取截污纳入现有污水管网的治理模式;对人口集中或相对集中的村庄,因地制宜采取相对集中式处理模式或联建三格式化粪池资源化利用。

  

  建管并重,夯实运维管理责任。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制定了《全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行业部门、三方单位、镇村属地责任,形成专业公司运维、属地巡护保障、部门协同监督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第三方运维单位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对全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性检查和水质监测,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交办并监督整改;分类整治提升,对年久失修、工艺落后、运行不稳定或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污水处理设施列入整治清单,根据受损情况每年镇财政拨出专款对全镇老旧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有效提升设施正常运行率。尤其是在农村户厕改造过程中,探索厕所建设改造入户、管理入户、责任入户、监督入户的办法,充分发动村民自我管理,共建乡村厕所美丽新风貌,真正将“厕所改革”工作思路拓宽、方法改进、成效提升,不仅保障了农村居民生活健康,而且推动了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村旱厕“脏、乱、臭”的旧状,帮助农村居民建设美丽、卫生、整洁的舒适家园,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水平。

  

  争取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争跑,近年来积极争取资金共计约300余万元,完成镇污水处理厂和龙王庙、冯洼、龙庄等3个行政村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农村集中区域生活污水收集率不断提升;加强项目调研储备,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以补强基础设施短板和设施整治提升为重点,深入镇村走访调研,2024年经积极努力争取到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券桥段沿线村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7亿元,涉及券桥境内马庄等沿线13个行政村,拟建污水处理站8个,其中一期涉及10个行政村,拟建污水处理站6个。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处,其中镇级1处,村级3处,在建6处,涉及11个行政村;改造农村户厕1054户,其中三格式736户,水冲式316户;改造农村坑塘35处,铺设污水管网22.12公里,农村人口集中区域和学校、医院、敬老院等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2.8%,至2025年底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将达到45%以上,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将取得突破性的成效。(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