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通讯员 余旋)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镇平县杨营镇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牵引和总抓手,以县域“四特产业”为引导,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三年计划,明确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特色引领为方向、绿色发展为基础、融合发展为目标,集聚镇域优势资源,谋篇布局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做好特色产业文章,持续壮大农村优势产业,强力推动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提档升级,奋力推进“玉鱼面花”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发展。
以城乡融合为方向统筹推进
明确定位。立足本镇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以花开杨营为主题,围绕一河两岸、四花同开发展目标,坚持“链式发展、培育特色”,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持续优化“北融城、南强农、东市场、西粮仓、全域旅”布局。
明确目标。以三产融合发展为路径,通过精心打造现代粮食产业园、观赏鱼博物馆、小岗村前店后厂一条街等特色产业带,统筹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小镇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主导产业培育和促进,推进产业融合、产镇融合。
明确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人才为关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点面渐进”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目标导向固底板、结果导向锻长板,实行专班化运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做到分类有依据、实施有目标、推进有计划。
以四特产业为抓手扩大优势
围绕玉产业。以“三专”建设为引领,立足延伸、补充、强化镇平玉文化产业链,按照差异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理念,以韩料、昆仑料为主流,将原料交易、创意加工、精品展销等环节紧密融合,围绕从源头创作到终端市场展示,全力建设集原石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玉文化产品创意示范中心、企业跨境电商运营基地、珠宝玉石直播电商产品供应基地、玉文化产品展销一体化社区、云智慧数字物流仓储、电商创业AI智能公寓为一体的玉雕产业静脉集群,打造玉雕专业村、玉雕小镇,助力县域千亿级玉产业集群建设。目前,杨营镇已打造玉雕加工专业村5个,门店达200余家,摊位1000余个,从业人员超5万余人,初步形成与石佛寺玉产业互补联动的产业格局。
围绕鱼产业。由镇政府牵头,以龙头企业长江渔人为主体,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在金鱼养殖选种及品种研发、扩大产品生产规模、优化电商营销上下功夫,在搭建智慧水产云平台、构建渔业智慧养殖场景上下功夫,同时依托展销、拍卖、高端客户定购、礼品设计等营销模式,打造渔主题特色业态,增加产业附加值,实现渔产业多维度发展。目前,镇辖区养殖面积为一千一百多亩,年产量鱼苗105.6万尾、成鱼305万尾,年产值约一千三百万元。
围绕花经济。聚焦“荷花、玫瑰花、玉兰花、稻花”等特色花产业,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基地+金融+农户”模式,扶持引导产业做大做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依托霖峰、芈月山等龙头企业,扩大产业产能,打造全产业花链条;以滨河路东西两条环线为主,以白庄王河村为试点,对原有“美丽”资源改造升级,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道路经济、民宿经济,探索特色花景、村景、镇景互动的发展模式,打造集产学研游养、吃住行购娱为一体的杨营花域全产业体系。
围绕面文化。以想念集团为核心,以想念农场和高标准良田为载体,以李家营、林寨、潘营、大贾庄、白庄等村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加快2万亩土地流转,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聚焦基地建设、夯实保供基础,建立完善藏豫农特产品销售平台,加强联供联保、拓展产销协作,完善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合作模式,构建豫藏粮食互通协调体系;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河南省优质小麦育种院士工作站”、茹振钢和屈凌波“中原学者工作站”,打造智力储备基地,积极探索种业优化改良、青稞选种育种,打造现代粮食产业园。
以发展提升为目的强化保障
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土地、税收、水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合作社抱团发展,努力打造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的高标准联合社;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工程,强化指导服务,完善规章制度、股份合作、盈余分配、保险福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观赏金鱼、花卉苗木、玉雕加工等产业发展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壮大集体经济;整合行业领军企业和社会资金,合理利用城市会客厅,盘活村庄闲置土地,重点提升道路、管网、绿化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生福祉。
加强品牌创宣。始终把提升商品品牌知名度作为提升特色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强化“三品一标”认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产品标准化生产;融合荷塘月色、玉兰花绽、玫瑰花开、稻花香魅,结合想念面条、葡萄酒、粉皮等特色食品,拓展乡村休闲旅游、研学、康养等产业体系,持续扩大“花开杨营”公共品牌知名度。
强化人力支撑。与高等院校合作,坚持“留引并举、量质并增”,积极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大力培育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三支人才队伍,积极引导返乡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夯实人才智力支撑。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杨营镇正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产业项目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持续推动“特色产业三年计划”落地实施,强力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奋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