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无论哪种农业产业业态,农业风险无处不在。农业风险具有多样性、分散性、季节性等特性,以及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各种风险叠加的繁多种类。抵御风险,将损失降到最小甚至没有,应该是农业产业的理想状态。方城县券桥镇是一个农业乡镇,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素有“方城粮仓”之美誉,尽管如此,同样面临着诸多农业风险,为此,该镇树牢风险意识,多举措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筑牢基础设施 “拦洪坝”。券桥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按照“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积极统筹协调、精准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021年完善提升1.5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22年协调完成了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2023年投入新打灌溉机电井36眼,2024年持续实施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涉及券桥镇潘河以西所有村庄,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耕地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及保障农民增收等目的。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每眼机电井设立井长1名、管护员若干名、维修员2-4名,井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管护员由村干部兼任或公益岗予以安排,镇政府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维修,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维护不到位问题。此外,持续推行“田长制”,在市一级网格和县二级网格之下,设镇三级网格,村级四级网格,共设“田长”148名,其中镇级总田长1名、副总田长1名,田长12名;村级总田长26名,田长108名,另有网格员244名,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用好科技手段 “千里眼”。实施装备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农业”, 打造数字农田提质量。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智能化农机作业在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会”种粮,到“慧”种粮,让农业种植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喷药飞防措施,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自防自治,并示范带动群众科学防治,确保实现统防统治全覆盖。加强与农业科技公司合作,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专用加工,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带动全镇优质粮食作物的发展。立足全镇粮食收获、储存实际,充分发挥县金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券桥站点国有粮食收储主渠道作用,做好收购、储存、加工、批发、零售、兑换等工作,推动粮食产业链条从“田间”延伸到“车间”,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溢价能力。
撑好惠农政策 “保护伞”。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规范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流程,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公平公正,及时公开、公示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通过各村公示栏、微信群等对发放的种类补贴资金及时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严格加强资金监管,镇上从资金申请、录入、上报等各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将易发生虚报、多报的补助对象作为核查重点,不定期进行抽查核实,确保补贴数据的真实性;扎实做好本乡补助资金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及时服务到村、对有关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确保基础信息真实、完整、无误,保证补助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户手中。此外,围绕“减损”,加强倒春寒、干热风、连阴雨、干旱、洪涝、高温、风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科学应对灾害,促进灾后恢复,减轻灾害损失;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多花黑麦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草害监测预警,统筹利用重大病虫害防治资金、小麦“一喷三防”和秋粮“一喷多促”补助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力争实现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统防统治全覆盖。(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