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我怀揣着梦想,踏上教育征程,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34年的从教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一件件往事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种教育思想时刻鞭策着我。“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南阳师院函授进修、南阳师院参加学科带头人的培训、河南大学参加省骨干班主任培训、河南省教育学院省名师和省骨干教师培训……把学习、学习再学习当做自己终身的追求。
“赏识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班级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我用尽了所有的办法都无济于事,谈心、家访,甚至让他当班干部,给了他一个学生最该拥有的自尊……他不仅没有看在眼里,而且变本加厉在厕所里欺凌同学,所有的耐心,所谓的赏识教育顷刻坍塌,忍无可忍的我批评了他,惹恼的家长棍棒伺候了他,她就和同桌结伴出走到唐河县城。夜幕降临,寒冷和饥饿让他俩只能在一家卖油条的锅台内度过一晚。黎明,店主发现了浑身沾染黑锅烟的他们,店主主动为他们买了回家的车票。不敢回家的他俩直奔学校来找我,当我看到他俩狼狈相时,既生气又心疼,立即给他们打来热水又端上了热腾腾的饭菜,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饭样子,我急忙说: “ 孩子,慢点儿吃,不着急。”等他俩吃完饭后,我拍着他俩的肩膀说: “ 孩子,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诱人,但不是咱的家,只有家最温暖。”话还未说完,两个孩子不约而同抓着我的手异口同声地说: “ 老师,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一定改正。”从此以后,两个学生真的痛改前非,努力学习,成绩不断进步,最终考入了重点高中并上了理想的大学。我也为他们学有所成感到欣慰。
陶行知先生指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家精神时刻铭记在心。明年就要退休,连任班主任26年的我,早上5:40起床,晚上七点多放学回家,多少次穿反了衣服到校还不知;多少次穿了错对的鞋子到校才知;也不知多少次顾不上吃早饭,给学生上课。就连儿子高三时身体严重发烧,也是爸爸陪儿子到郑州看病。
2017年4月20日,正在上课的我,突然得知母亲脑溢血被送到唐河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消息,我强忍着悲痛之心坚持给学生上完课。隔着玻璃窗看到躺在病床上毫无知觉的母亲,我痛哭失声。大姐对我说:母亲由我们照看着,你工作忙,回去上班吧。
为了学生我不仅舍弃了亲情,也把自己全部地献给了我的学生。
那是2021年秋的一天,语文公开课评课时,突然晕倒了,同事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医生说:太劳累了,住院休息吧。我瞒着护士长偷偷跑到学校上课,也不知挨护士长多少次批,只要不耽误学生的课。我患有甲状腺结节,发展到非做手术不可的程度,我也只能选择暑假做手术,手术刚刚做完,来不及休息,就又风尘仆仆地奔赴在工作岗位上。
26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舍不得班级、舍不了孩子。我班有一个女生,她整天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很不理想。通过家访得知,她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妹妹改嫁了,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使她很自卑,整天闷闷不乐。了解情况后,我对她格外关注,思想上开导她、生活上帮助她、学习上辅导她;我发现她喜欢画画,课堂上我特意设置了一些与画画有关的活动,让她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在一次考试中竟取得了全班前十名的好成绩。奶奶到学校拉着我的手说:“闺女,谢谢你,是你救了我孙女,你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魏书生曾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每朵花都有他的花期,学生亦是如此,我们只有用爱的营养,静等花开。
我感触良深,北大的学子,现留学国外的王飒一句句亲切的问候;上海交大硕博连读的冯子娱春节间温暖的短信; 河南财经政法学院的胡瑞智送给我的一捧鲜花;就连当年淘气调皮现已成为企业家的学生亲自来校看望我;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师节的一张张贺卡,看到贺卡上面热情洋溢的话语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通讯员郑德霞)供稿
编辑:吕超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