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 刘珊珊)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民族的希望。为进一步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南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党支部秉持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经过精心策划,在5月28日、29日期间,为内乡县第五小学和灌涨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关爱少年儿童系列庆祝活动,使孩子们在实践基地度过一个充实快乐且有意义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科普教育,探索发现“小秘密”。“声音怎样传播?无弦琴没有琴弦,为什么也可以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在科技馆体验区,孩子们对一台台科技展品,充满了好奇,他们瞪大了眼睛,专注地观察着每一件展品,试图解开这些“小秘密”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在“VR”体验环节,通过模拟“5.12汶川大地震”体验,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地震来临时的天崩地裂,头晕目眩。他们紧张地抓住VR眼镜,随着场景的变化,心跳加速,在这一刻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地震的危害,也让他们对科学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科技馆实践区,孩子们像探险家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着生活中的“小秘密”。他们通过送给妈妈的礼物——润唇膏制作,学习到生活中的物理和化学小知识。“原来玫瑰花粉里面含有的花青素,遇酸会变成紫红色,遇弱碱变成紫蓝色,遇强碱变成绿色了。回家之后我要把我亲手制作的润唇膏送给妈妈,祝她永远美丽。”五小六年级王宇难掩心中欢喜,激动地说道。
手工制作,展现创意才华。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总能“化腐朽为神奇”,用自己的小手,细心地拼凑、粘贴、绘制,将一片片零散的素材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实践基地的手工制作课程丰富多样,涵盖了剪纸、泥塑、编织等多种传统与现代的手工艺技能。在创梦南阳体验室,孩子们化身“设计家”,感悟衍纸的魅力。通过对衍纸进行卷、捏、拼贴、组合等方式进行小零件创作,再将形状各不相同的小零件组合设计,形成衍纸花、装饰画、贺卡等不同场景的画作,美化生活空间,提高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物尽其用,妆点生活”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剪裁、拼接、编织等手法,将原本废弃的水果网变成了时尚饰品,深刻体会废物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趣味演出,唱响欢乐时光。在璀璨的舞台上,孩子们化身为小演员,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属于他们的《童趣》,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诠释着戏曲《女驸马》的情感变化,一首学生独唱《天亮了》深深地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孩子们用歌声和舞蹈展现着他们的活力与热情,传递着希望与勇气,更让他们在欢乐的时光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实践基地自2021年被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授予“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结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营造了关心关爱少年儿童的浓厚氛围。下一步,实践基地党支部将持续聚焦少年儿童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进一步发挥好实践育人作用,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励少年儿童不忘嘱托,从小立志,奋发有为,成为有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敢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逐梦奋斗。
编辑: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