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 别妍霞 ) “这是艾草,性热,有祛湿、散寒、止血等作用。”“这是薄荷,性寒,可以清热解毒。”“这是菊花,性凉,可以清肝明目。”……近日,每逢下课时间,内乡初中的孩子们就变身为“小神农”,争相为同学介绍自己种植的中草药。他们正在参加以“传承本草经典,构建绿色校园”为主题的特色劳动教育活动。
为传承中医药文化,践行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内乡初中依托校内空地,因地制宜开设了五个“中草药植物园”,作为科普教育场地,形成了独特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经过整体规划,每个班级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全校师生都是劳动基地的主人。在生物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先学习了不同药物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入药部位、药理作用等科普知识,随后,各班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合理分工,密切协作,有的收集中草药种苗,有的制作“中草药身份证”,详细介绍植物的来源、入药部位、功效作用等,有的种植中药材。锄地、翻土、除草、浇水、修剪等都有人专门负责。目前,“中草药植物园”已被孩子们打造成了“百草园”:木瓜海棠、云南香樟、红花继木、白玉兰、桂樱、桂花、女贞、银杏、雪松、辛夷、竹、麦冬、金银花、栀子、连翘、枸杞……琳琅满目的中草植物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已成为校园中最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
学校中草药植物园
全校56个班级都建立了中草药文化长廊。每位学生周末到野外寻找野生中草药,还变废为宝,动手设计了造型独特的环保花盆,当作草药的温馨家园。花盆外贴上精美的“推草卡”,注明该草药的名称、习性、药效等。平时,孩子们浇水施肥,保证其茁壮成长,还将修剪下来的枝叶制作成标本。薄荷、艾草、鱼腥草、蜈蚣草、韩信草、车前草、蒲公英、猫须草、含羞草、芦荟、地黄、牡丹等数百种药草的种植,让孩子们的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在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中直观了解中草药植物生长发育各阶段形态。当草药的馨香飘满校园时,中草药文化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班级中草药文化长廊
该校每周开展一次“中草药种植比赛”活动。由各班的劳动委员组成评委团,围绕中草药盆株数量、种类、养护状况等标准打分,将评价结果分为三档,作为评选文明班集体的重要依据。每逢节假日回家,孩子们就成了社区的“中药小讲师”,向亲戚邻居传播自己掌握的中草药知识,如:种类、种植、辨识、用途、功效等。
自制环保花盆
内乡初中党总支书记秦健表示:今后将以“中草药种植”活动为抓手,继续挖掘各类社会资源,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使中医药文化和劳动教育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引导学生根植家国情怀,坚守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可持续发展。
编辑: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