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香蕴情 文旅融合“好风景”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花丰业态 月季产业竞芬芳
月季花之于南阳,是一个支点,其撬动的是“真金白银”的收获。
沿着科圣大道一路向北,两旁月季基地、月季苗圃、月季合作社一家接着一家。作为名副其实的月季大道和花卉苗木产业集聚区,这里早已成为我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石桥镇月美月季基地的电商直播间,主播一边展示各色月季,一边通过互动引导粉丝下单,忙得不亦乐乎。一场两个多小时的直播下来,观众近万人,成交近500单。在直播间外的大棚内,各色月季花蕾初绽,按照客户的要求,工人们将月季精心分类、打包,再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月季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扶持“月季倍增计划”的二十条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各级责任,强化保障措施,为月季产业倍增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立市月季发展促进中心,指导推进全市月季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成立市花卉协会及月季分会,加强组织协调,搭建企业、大户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服务月季产业发展。
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我市月季产业已形成以卧龙区月季产业带为引领,以内乡县、方城县、宛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4个县市区为特色集群,以全市10家龙头企业为重点,以N家小型月季企业和种植大户为支撑的“1+4+10+N”产业布局。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全市现有月季花卉企业6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月季种植面积15.5万亩,年出圃苗木16亿株,年产值30亿元,超过15万人从事月季生产。苗木远销德国、荷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苗木供应量占国内市场的80%。
青山绿水间生长出的生态产业,并未止步于规模化发展。随着生态园林、家庭园艺、插花艺术的发展热潮,树状月季、造型月季、根艺盆景月季、月季切花等产品顺势兴起;伴随着一次次花开,遍布城乡的月季花“摇身一变”,成为各类养生、护肤、美颜、实用等食品用品:研发出月季鲜花饼、月季化妆品、月季饮品等6大类、20多个产品,年产值3000余万元,月季已成为南阳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与此同时,我市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药、果、菌、茶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努力促进特色种养业提质、扩量、增值。
花兴智创 月季释放“芯”动能
花色最正的“红苹果”,花径巨大的名贵月季“粉扇”,没有任何两个花朵颜色一样的“红双喜”……位于白河南岸的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基地内,市林科院巾帼“玫瑰”科研团队正在做月季特性调查。
“谁拥有种质资源,谁就能掌握未来。”占地面积349亩的月季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月季为主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为南阳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补上关键短板、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目前,资源库已收集国内外优异现代月季、玫瑰种质3300余份,培育杂交子代2000余个,选育优良子代36个;筛选出适宜家庭园艺、园林绿化等优异种质179份。”市林科院院长安静介绍。
我市立足本土月季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及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动月季创新研发,厚植特色产业发展沃土。
建立科创平台。与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共建“河南省月季生物育种与数据库构建工程研究中心”,与卧龙区月季企业联合开展树状月季砧木替代研究,已选育出无刺蔷薇替代砧木,使现代树状月季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月季产品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加强科研合作。与中国林科院等开展科研合作,重点研究月季新品种培育及月季高效技术推广应用;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月季种质创制与创新中心,开展环南阳盆地野生蔷薇属种质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培养科技人才。聘请张启翔、赵世伟等30名国家级、省级专家教授为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智库专家。发挥本地高校优势,开展实用人才培训,已培育月季家庭农场、月季合作社、月季电商、月季工匠等技能人才4100余人。
创新引领,支撑特色发展。当前,南阳月季基地月季新品种“聚发”通过国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种办授权,选育河南省地方良种7个,南阳制定发布了月季相关地方标准5项、月季专利3项,月季新品种研发进入良性循环。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授予南阳“中国月季新品种发布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月季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品种测试基地”,极大提升南阳月季知名度、品种发言权和国际影响力。
花塑品牌 月季香飘醉五洲
编辑:徐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护士节·致敬提灯的人丨须眉亦不输巾帼 急诊科的 “男”丁格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