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通过特岗考试,刘蕴锋回到自己的家乡—方城县任教,方城县属于贫困县,直至2019年5月达到脱贫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回到家乡那时起,刘蕴锋就暗下决心,把学到的知识回馈给家乡的亲人们——这里便是刘蕴锋乡村教师生涯的起点。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教育情怀和青春梦想。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她见证了乡村教育的点点滴滴,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书写着教育篇章。回顾过去的13个春秋,刘蕴锋坚持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温度的学生,日行月移的时光里是她对教育的热爱。
用热爱坚守初心
她任教的古庄店镇属于半山区半丘陵地带,经济不发达,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局多,留守儿童较多,他们跟随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生活,大部分老人教育观念淡薄,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刚到这所学校时,她深感责任重大。这里的条件虽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却如同山间清泉,纯净而又强烈。她说,刚开始教书时,面对的是一群或羞涩或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刘老师的英语课充满了期待。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引导他们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潜能。
教育,是让孩子们相信,他们勇于变得更好的力量。课前,刘老师会和孩子们一起预习和晨读,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增强自信心;课中,刘老师不仅教授知识,并给与足够的鼓励,让他们学会自我肯定;课后作业采用分层形式,灵活完成。课下她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尽可能多的给与他们温暖和爱,在他们哭泣时,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拥抱;住校生过生日时候,会他们煮鸡蛋带礼物;也会通过朋友私下募捐到一批新衣服给需要的孩子;在节日时给孩子们准备礼物,亲手系上五色线等等,在他们和亲人闹矛盾时,协调矛盾,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来自家人的爱等等。
让热爱培养爱
看着课堂上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看着课余簇拥在刘老师身边的孩子们可爱的笑容和赞许的目光,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热爱和信赖。刘老师的付出换来孩子们无限的信赖,而这无限的信赖也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历年来她所任教班级英语学科成绩在全镇都名列前茅,受到学校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好评,更让她无以为报的是:孩子们上学路上带给她的几朵小野花;初夏时节一脸羞涩递给她微黄酸涩的几颗杏子;一把偷偷塞进衣服口袋的野葡萄......这些年,一波又一波的孩子,她们彼此热爱,感动,她一次又一次坚信她当初的选择,并为之自豪。
让热爱成为坚守
在这份漫长的岁月旅程中,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她们一起从开口说“A B C”到县级英语口语竞赛二等奖,见证了孩子们从哑巴英语到自信大方的演讲;她们还一起走进大山,去远足等,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孩子们的勇敢和坚持,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粒种子,虽然起点不同,但都拥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潜力。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深感荣幸能参与到这个伟大的过程中,当看到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当听到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声音,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变得值得。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让她坚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知识能够赋予他们翱翔的翅膀。
未来的路还很长,刘老师说,她愿意继续用她的青春和热情,为乡村教育播撒希望的种子,让这些种子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她坚信,通过她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乡村的每一片土地都将孕育出希望的花朵,这些从乡村中走出的孩子们,未来定能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添砖加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她将继续用她的青春和汗水,为实现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不懈奋斗,共同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故心之所向,无问东西。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未来的时光道阻且长,唯有热爱,不负岁月漫长。她将继续怀抱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奔赴下一场山海。(通讯员赵如玉)供稿
编辑:吕超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