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属于颅神经疾病中的一种,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因素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发病率约为7~15/10万,女性多见。具有无痛性、间歇性和不自主性特点,并不危机生命但严重影响美观及工作生活。
关于病因有如下几种学术观点:1.血管因素 上世纪60年代已有学者研究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病与颅内微血管压迫存在相关性,面肌痉挛是面神经在桥脑小脑角区血管结构轻度持续性压迫导致的可逆性病理生理表现。2.占位性因素 颅内占位性病变导致神经受压,该原因下的面肌痉挛也被称为“继发性面肌痉挛”。3.蛛网膜因素 手术中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观察,面肌痉挛患者的面神经处解剖结构异常,存在蛛网膜粘连,有学者认为病因可能与此有关。4.其他因素 如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等。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为患者提供不同选择。1.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加巴喷丁等。2.肉毒素疗法 肉毒素注射疗法主要是A型肉毒素,其属于嗜神经蛋白。作用机制是可阻滞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导,进而麻痹肌肉,达到治疗的目的。3.面神经梳理术 应用手术设备进行面神经松解手术,该手术有一定并发症发生可能。4.射频消融治疗术 通过电极针尖的温度变化来损毁面神经的完整性,对中枢下达的神经冲动传导进行缓冲,有一定争议。5.针刀神经触激术 治疗机制是触激诱发的动作电位,促进肌肉瞬间反射性收缩,可促使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粘连松解,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6.微血管减压术 属对因治疗,深受国内外专家临床推荐应用,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左右,效果较好。但是会有小脑、脑干或颅神经损伤等风险,患者需慎重而全面的考虑。(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韩伟一)
编辑:杜增波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
上一篇:镇平县张林镇卫生院党支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