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何以水利现代化新实践,打造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水利网,确保生态安全、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日前,记者专访了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闫道畅。
“强化拼争精神,让雷厉风行成为水利工作新常态,让高质高效成为水利战线新标识。”闫道畅表示,将统筹水利发展和安全,以现代化水利网络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努力为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筑牢水支撑水保障。
实施“四水同治”项目215个
记者:水利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在加快现代化水利网络优化升级中,市水利局如何以水利项目为载体,谋划布局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闫道畅:水利项目是决胜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在推进水利网络体系建设中,市水利局加快实施“一轴两源多点联江淮,四横七纵百川润宛城”布局,强力构建南阳现代化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全年实施“四水同治”项目215个,争取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
严格实行“责任制、承诺制、预警制、奖惩制”项目建设闭环管理制度,重抓重推60个特别国债项目以及汉山水库、鸭河口水库清淤扩容,白河三坝拆除重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白河鸭河口水库至沪陕高速段防洪、鸭西灌区、白河左岸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同时,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让“手续等政策、项目等资金”,为后续争取国债等资金储备一批高质量的项目。
擦亮“美丽河湖”生态底色
记者: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千里淮河源头,保护好水源地的绿水青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请您谈谈在厚植生态底色、加强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市水利局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闫道畅:我们将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水源涵养保护,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发挥。
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开展基层河湖长规范履职行动,探索建立村级河长制工作室,健全村级河湖管理保护体系,用活“河长+”机制,不断健全河湖“清四乱”、采砂管理的长效机制。
推进唐河母亲河复苏行动,以黄鸭河、白河等为重点,继续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幸福河湖”。组织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三个安全”水平,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聚焦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淮河源头等重点区域,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660平方公里,建设3个以上生态清洁小流域。
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8.094亿立方米以内,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0.23亿立方米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7.1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02。
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
记者: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强则农业强,水利兴则农村兴。市水利局是如何夯实农村水利建设,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
闫道畅:水利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我们从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入手,深化农村饮水安全“五个一”活动,确保农村用水的相关问题动态清零。
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四化”,今年计划新建水厂4座,受益人口50万人;优先用好南水北调及河流水库等优质地表水,积极推进地下水源置换,深入实施水质提升行动。
争取全市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达标率达到8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40%;加快鸭河口、引丹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开工建设7处中型灌区续建改造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
在防御水旱灾害方面,严格落实“五预”措施和“123”“321”的防汛工作要求,修订完善防洪预案,更新补充防汛物资,加强防汛隐患排查消除,确保河湖安澜、碧水长清。
全媒体记者 / 杨万里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同比增长21.75%!“五一”假期南阳市实现旅游收入32.91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