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
记者: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那么,下一步将如何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王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可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们将实施培育工程,加强交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加速集聚,力争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5%左右。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集聚优势,通过深化校企、校地协同创新和人才引育,加强产学研教紧密合作,探索“团队共引、平台共建、项目共研、难题共解”校院企协同创新模式,转移转化一批先进技术成果。
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交流活动,推动南阳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双创载体建设,力争实现各县(市、区)省级以上双创载体全覆盖。
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移和转化
记者:只有把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市科技局将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效,为构筑竞争新优势和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提供持久内生动力?
王辉: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将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共赢。
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需求、高校科技成果双向征集,构建“清单+平台+活动”的常态化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加强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承接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积极对接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借助中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和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最新科技成果,促成一批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南阳。
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落实惠企政策。持续做好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育、“中原英才计划”申报等工作。围绕“科技创新年”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
实干担当、争先出彩。我们将从严从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干出快节奏,跑出加速度,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昂扬的工作姿态,在建设现代化南阳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
编辑:李冬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明纪守规丨总书记要求用好这把“戒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