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涌南阳丨跑赢“核心动能”新赛道——南阳市两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新观察

关注南阳网
春涌南阳丨跑赢“核心动能”新赛道——南阳市两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新观察
作者:  贾东民 杨青晓 于欢 张玲

跑赢“核心动能”新赛道

——南阳市两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新观察

  

1.webp.jpg

2.webp.jpg

  

  南阳日报记者 贾东民 杨青晓 于欢 张玲

  

  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生产垄断,主导产品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连续数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凯华光”)堪称国货之光;

  

  自主研发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继德国、日本之后全球第三家,总部位于社旗县的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霸传感”)已走向世界!

  

  今日南阳,正以让人惊叹的科技创新韧性与速度悄然绽放。

  

  阳春三月,南阳日报社“春涌南阳·社长(总编)探访新质生产力”大型采访报道组走进乐凯华光、森霸传感,希冀以多元的媒体视角看科技创新催生下的“新质生产力”是如何释放澎湃动能。

  

  立新

  

  抢占产业制高点

  

  “看,这层薄薄的高阻隔膜可是高精尖的产品啊!”在乐凯华光智能化实验车间,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乐跃手持一层看似平常的薄膜颇为感慨,“可别小看这层膜,这是用纳米技术在塑料上镀了一层最薄十几个微米但复合三层的膜,这层膜可防水和氧气进入,有效替代防腐剂,堪称一场技术革命!”

  

  为了更直观感受,在产品展示区,王乐跃信手拿起一包存放时间标签为“2023年5月5日”的番茄酱包,虽然已放置近一年,但酱包内光鲜如初。

  

  “这个独一无二的技术已通过国外一龙头企业高达230项检验标准,意味着南阳造镀膜拿到了全球通关证。”说起这些,王乐跃一脸自豪。

  

  据介绍,高端绿色包装产业体系是当今国际包装市场推崇的产业体系,2017年以来,乐凯华光依靠自主研发、合作交流,成功开发广泛应用于高阻隔真空包装、冷冻包装等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及工业包装等领域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22年12月,乐凯华光投资5亿元的高阻隔膜软包项目竣工投产,以可回收、降本减碳去铝、替代进口为核心,做大做优做强,构建高端绿色包装产业链体系。

  

  “当前市场上常用包装方式以镀铝膜、铝塑复合膜和多层共挤膜为主,由于阻隔性不足,在产品包装储存过程需要添加大量防腐剂。华光氧化硅高阻隔膜软包对水气、氧气阻隔性优异,可以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条件下,延长食品保质期半年以上,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王乐跃继续介绍,“这种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电子封装、柔性太阳能封装等,你买的外卖保鲜膜没准就是用的我们的产品。”

  

  在南阳,抢占产业制高点拥有核心技术和顶尖产品的不止一家,以研发制作传感器名扬海内外的森霸传感也是其中之一。

  

  记者走进森霸传感公司厂区,仿佛走进一座花园,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来到产品展厅,一款微差压传感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森霸传感总工程师张殿德介绍说:“这是一款应用于暖通空调、关键环境、医疗器械、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传感器,产品已出口到美国等国家。”

  

  展厅内各类传感器让人目不暇接,且其应用场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人们熟悉的能感应人体的自动水龙头、检测燃气泄漏能报警断阀的安全装置、自动驾驶车辆上的各类感应控制装置、能自动避障的无人机等,小小的森霸传感器在里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殿德饶有兴趣地介绍,在传感器这条赛道上,森霸传感从细分领域起步,经过近20年的深耕,已经从后发赶超站到了世界领先的位次。“我们生产的红外传感器系列和可见光传感器系列产品,为众多厂商的数码电子产品等充当‘眼睛’的角色,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乐。”来到传感器车间,指着高科技设备,张殿德话语中洋溢着自豪和幸福。

  

  破局

  

  迭代升级向“新”行

  

  将目光从夺目的“南阳造”拉回,重返那一段创新破局的峥嵘岁月。

  

  从上世纪70年代建立在伏牛山深处的一家“三线”生产企业,到今天印刷版材的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产销量世界第一,52年来,扎根南阳的乐凯华光在科技创新路上书写了中国印刷感光材料工业的多个第一:

  

  从中国第一个油溶性彩色正片电影拷贝《杜鹃山》,到新编《辞海》印刷过程中唯一使用的国产材料华光牌PS版;

  

  从第一条滚筒式连续化PS版生产线,到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树脂版生产线建设;

  

  从沉降法乳剂生产工艺到精密多点涂布,从传统印刷耗材到绿色印刷;

  

  从单一制造企业向系统服务商,从一业为主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乐凯华光发生着深刻变化。

  

  选择每一个“风口”,都需要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可喜的是,乐凯华光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让企业的破局之路如此强悍。

  

  乐凯华光从传统行业一路走来,面对产业数智迭代,靠的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一场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硬核”竞速赛中,实现了华丽蝶变。

  

  王乐跃坦言,破局出圈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淬炼过程,只有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才能屹立在食物链最高端,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一路走访,恍若穿越之旅,从胶片到版材再到绿色化的三次转型,从落后到先进,乐凯华光的发展史,就是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破局之路。

  

  同样,凭着敏锐的洞察力与持之以恒的科学创新韧性,森霸传感通过一路向高而攀,已牢牢将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手里,创造了“南阳奇迹”。

  

  始建于2005年的森霸传感,早期起家的产品聚焦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两大系列。这两大类传感器主要应用于LED照明、数码电子、智能穿戴和安防、交通、医疗、家居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创新,他们掌握了红外、光敏两大传感器产品的系列生产配方和工艺,由此向上游材料和下游成品应用链条持续延伸、拓展,成为国内少数掌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核心材料的生产配方与工艺,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并于2017年9月成功登陆A股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优势强劲。

  

  “技术研发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森霸传感总工程师张殿德深有感触。

  

  从最初研发生产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开始,森霸传感依靠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产品越来越多,路子越走越宽。在森霸传感的发展版图上,研发、制造端的深耕细作已“开枝散叶”。他们不仅成功攻克了压力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等新领域关键技术,还逐步夯实了管理、服务、销售等基础,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河南电子信息行业30强企业、河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

  

  “只有用实践论证理论,才能让路径发挥价值。从某种意思来讲,这两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南阳企业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的奋斗史。”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评价说。

  

  起势

  

  广聚英才攀新高

  

  想要创造出如梦一般的美好生活,就需要敢于做梦、努力圆梦的人!同样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坦率地讲,这是一场人才竞争的‘风口’。”张殿德一句话道出发展真谛。

  

  目前拥有员工1000余人、市场占有率超过30%、发展成为细分市场龙头的森霸传感放眼未来,早已将触手伸向北上广深的人才蓝海,除了在社旗设立管理中心和生产基地,还在深圳、重庆、西安、宁波、无锡、温州等地设置研发中心,建立销售服务网络,还在墨西哥等国布局,用自己特有的创新实践路径,向着打造“双百亿”企业和新一代传感器链条的目标迈进。

  

  而在乐凯华光,同样是搭建人才硅谷,广纳英才。目前,公司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和800多人的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请专利累计293项,先后制定39项国家和行业标准、800余项企业标准,热敏、紫激光和免处理系列CTP版材,常规和数码系列柔性树脂版,电子菲林胶片、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等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印刷、电子、包装、印染、建材家居、电器、广告装饰、汽车、机械、医疗卫生等行业领域。

  

  传承是对技术研发的最大肯定。作为新一代的乐凯华光研究所所长王旭,已接过老一辈科研人员传过来的接力棒,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誉。如今,他的高阻隔膜研发团队中,配置有博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职研发人员10名,还将继续进行海量实验,将企业的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月16日,2024年一季度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仪式在乐凯华光高阻隔膜产业化项目现场隆重举行;而从社旗县也传来好消息,已开工建设的森霸传感产业园有望在今年投入使用。

  

  处处春潮涌动,优质项目竞相开花。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在南阳大地激情澎湃,越来越多的“南阳造”沿着自主研发的道路,向“新”而行,勇攀新高。

  

  专家点评

  

企业打开未来的金钥匙

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 邱东方

  

  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有力的推动者。乐凯华光、森霸传感两家企业的发展壮大证明了这一点: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部门就要引导企业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推动核心技术发展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要充分发挥我市人口基数大、发展潜力强的优势,持续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集中力量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0”的转化,抓住转型发展的绝佳时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财税支持等方式,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协同起来,从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效率。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定将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只有知行合一,把握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企业“打开”未来的金钥匙。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拿出使命担当,勇攀高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新质生产力,真正实现让科技向善,造福社会。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