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看报,更喜欢收藏报纸,30多年收藏了1万余种4万余份报纸,其中号外就有400多种;闲暇时间,手工制作毛猴、企鹅,为退休生活增添新情趣;喜欢种花赏花,在夏夜邀一众好友静待花开,用手机拍摄昙花一现的美丽并分享到微博里,惊艳了众网友。
“有爱好的人生才丰盛。退休后要培养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生活充实起来,日子才会过得有滋有味。”4月16日,八旬老人周文华说。
30多年集报4万余份
周文华,1942年生,淅川人,退休前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新闻战线》高级编辑、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副会长。
周文华和他收藏的报纸
“我喜欢看报纸,更喜欢集报,因为报纸是历史的日记,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见证。”4月16日,82岁的周文华谈起集报声音洪亮、思路清晰。1985年,在人民日报社担任《新闻战线》编辑时,他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首都新闻学会读者调查组组织的全国报纸普查活动,萌发了集报的想法。到现在,他已收藏中外报纸1万余种4万余份,其中号外就有400多种。他收藏的1980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号外《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1988年4月14日《海南日报》号外《海南省昨批准成立》等入选2008年“100种中国集报精品”。
“我是南阳人,每天在《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上看到南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就倍感振奋。作为一个老报人,获悉《南阳日报》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一道荣膺全国百强报纸称号,我非常高兴。现在的《南阳晚报》贴近民生、注重服务,我非常喜欢。”周文华介绍,2012年3月30日,他从收藏的4万余份报纸中,选出涉及党的十七大、国庆60周年、神舟航天、奥运会、世博会等既有展示价值又有收藏、研究价值的近300份号外,以及全国各地精品报纸专程到南阳日报社举办展览。
今年1月24日,周文华将自己作序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红色报刊图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 红色收藏精品集》《报纸图说 跟着总书记脚步看中国》《解放 解放战争报纸号外》,任执行主编的《中国集报精品》《中国集报之家》,珍藏的《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朱德 邓小平 陈云为人民日报撰审稿手迹选》,以及退休后在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工作期间直接参与或帮助出版的一批图书,捐赠给南阳日报社。
退休后变身“手工达人”
“无论是工作还是兴趣爱好,干一件事就要把它干好,要多想想,要有自己的创意。我的这些毛猴、企鹅作品,每一件都像写文章一样,有主题,有立意。”退休后,周文华痴迷于传统手工艺品毛猴的制作,作品有继承有发展,题材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毛猴作品《乒乓球双打》
“2008年退休后,时间一下子多起来了,我想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就开始学习制作北京民间工艺品毛猴,手工制作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很有成就感。”说起手工制作,周文华兴致盎然。他介绍,北京毛猴2009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充满京味的传统手工艺品,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相传,当时在北京宣武门外的一家中药铺中,一个小伙计常因琐事被账房先生责骂,心中郁闷。在摆弄药材时,他偶然发现蝉蜕、辛夷具有某种形象特点,顿时灵感迸发。先是选取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头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就塑造出了一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世上第一只“毛猴”就此诞生。
“蝉蜕就是知了壳,它的头像猴头,前腿和后腿拆解下来可以当毛猴的四肢;辛夷就是南阳盛产的玉兰花的干燥花蕾,表面有一层密密的黄色或灰褐色绒毛,和猴子的身躯极为相似。”周文华制作毛猴全靠自学,他钻研各种视频,还加入自己的创新,拓宽了毛猴的制作材料来源。“早些年,在公园散步时,看到从树上掉下来的小松塔,我就突发奇想,用小松塔制作毛猴的身体,做出来后老朋友们都说好。”制作毛猴10多年,他制作的“金猴送福”“金猴献寿”“金猴送鱼,年年有余”等作品,备受亲友喜爱。
“夏秋结出葡萄似的一串串果实,冬天一串串果实变成褐色或黑色,果实一个个炸开后,香椿种子随风飘走,一串串果壳落到地上,我就收集起来,制作出活灵活现的企鹅,给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周文华不但做毛猴,还喜欢做企鹅。冬天到来,他就用手掰去香椿树果壳的瓣,用彩纸和废气球剪出脚爪的形状粘上,制作出来的企鹅憨态可掬,十分可爱,作品《南极风情》《巡逻队》《丢手绢》《企鹅合唱队》《南极是我家》《现代华尔兹》等,在新浪微博发布后,许多网友点赞,还有不少网友向他学习制作毛猴、企鹅技艺。
微博上晒花开花落
“过有品质的养老生活,从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开始。退休后有大把时间,如果不做些感兴趣的事情,时间会很难熬。”周文华喜欢养花,他家的阳台就像一个小花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鲜花盛开。
“南阳是中国月季之乡和世界月季名城,素有月季花城的美誉,在南阳长大,我养成了种花、赏花的习惯。”如今,周文华家种了几十种花卉,春天来了兰花吐艳,夏天来了豹皮花绽放,秋天来了茶花盛开,冬天来了梅花送香,而太阳花、扶桑花等四季都开,他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更新这些花卉的长势。他有一盆昙花,已经养了20多年,每年花开时节,他都邀请好友一起赏昙花、拍昙花,为昙花吟诗作赋,共享生活雅趣。“那一夜,陆秀珍、刘福明、杨子田等老友到我家赏昙花。李绪萱手捧韦陀的皮影刻件,讲起了《昙花一现,只为韦陀》的凄美故事。花开刹那,高新庆赋诗:忽若星辰耀碧空,光华绝代透玲珑。仙姿美艳惊魂魄,玉殒香消哭晚风!”周文华说,每年,他都用手机记录昙花一现的美丽,发布在微博、朋友圈,好多网友都留言说太惊艳了。好朋友黄守忠在看了他发的昙花盛开全过程后还赋诗一首:昙花绽放子夜时,娇艳欲滴令人痴。皓月当空嫦娥醉,吴刚玉兔对酒诗。
看报集报、手工制作、赏花晒花,82岁的周文华把对生活的热爱,揉进了自己有滋有味的幸福日子里。(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文/图)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城管市政环卫部门全力保障第二届月季博览会期间市容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