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小田并大田 群众乐开颜

关注南阳网
南阳市宛城区:小田并大田 群众乐开颜
作者:  王 冰 张 浩

  南阳网讯(全媒体记者 王 冰 张 浩 文/图)4月8日上午,记者行走在宛城区红泥湾镇新泉村的田埂上,泥土的芬芳混杂着麦苗的清香扑面而来,一派生机盎然。

  

  “以前我有8亩地,分5块,很零散,耕种起来特别麻烦,种麦子需要十来天。现在我们村正在实施小田并大田,未来我这8亩地1天就能耕种完,浇水更方便。”红泥湾镇新泉村,正在田里干活的村民贾申亭高兴地对记者说。

image.png

4 月 8 日,新泉村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逐户实地测绘定界。

  新泉村的耕地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肥沃有的贫瘠,一户人家的承包地被分成细碎的多个地块,每户需耕种3块到6块地,既不便使用大型机械,且种田投入成本高。

  

  为解决农民耕种难问题,新泉村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征求村民意见,集思广益,实施小田并大田,便于集中耕作、经营。“有些群众有顾虑,我们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小田并大田后,保证每户承包土地亩数不变,土地流转签约先发定金,交付土地全额付租金。同时,把耕地分为自种区、流转区、预留区,推动土地连片流转扎实推进,得到了村民的支持。”新泉村村支书潘明军说。

  

  小田并大田后,该村21个组的7500余亩、3600余块“零碎田”,合并成100多块“大块田”,实现“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统一整理、统一流转、统一耕种,实现旱涝保收。“以前不敢包,现在抢着包。今年我准备一口气包200亩。”种粮大户张先生说,以前由于村内田块“散乱小”,想包不敢包,实施小田并大田后田块变大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他决定放手大干一场。

  

  “家里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就把土地流转了出去。以前,一亩地流转费一年才300多元,小田并大田后,土地每亩每年流转费将达1000元。我们家仅土地流转费每年就增加7000多元。”新泉村村民吴老汉很是满意。

  

  “小田并大田,实现了多田变一田、荒地变良田。下一步,我们将以小田并大田为依托,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并联合专业合作社,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红泥湾镇土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曲,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裕。”红泥湾镇党委书记熊良友表示。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