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燕:让科技成果赋能家乡建设

关注南阳网
高书燕:让科技成果赋能家乡建设
作者:  刘 阳

清明假期间,南阳籍河南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高书燕返回家乡,对家乡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与变化感到兴奋、自豪。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把自己和团队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助力。

“回到家乡,亲切、温暖之感油然而生,感恩这片养育我的热土,感激乡亲们给我这位在外游子的鼓舞和力量。这些,正是我30多年来执着拼搏的力量和底气。南阳,是每一位南阳儿女的根之所系、本之所在。”高书燕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她出生于镇平县安子营乡梨园行政村,1998年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

 

微信图片_20240407115050.jpg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近一年来,她借假期走访了南阳卧龙电器、乐凯华光和淅川福森等企业,与乐凯和福森新能源探讨了产学研合作点。首批20名河南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到福森新能源开展了企业实践,其中不乏南阳籍学子。“我期待这些学子毕业之后,选择扎根家乡、建设家乡。”高书燕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来南阳为南阳建设注入新活力,更希望南阳学子留在家乡,为家乡大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未来,我希望在家乡努力做三件事。”高书燕已绘制好支持家乡建设的蓝图。“第一件事:针对白色污染的国际难题,我从2019年组织团队聚焦可降解材料,研发了一系列基于羧甲基纤维素及淀粉基可降解材料。目前,我们获得了二十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部分成果正在向产业化迈进。比如,我们可降解材料已经解决了农药包覆材料不可降解问题,进入产业化中试阶段。另外,我们在实验室还研发出肉类、果蔬类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实现保鲜、杀菌及变质预警等功能,期待该成果能在家乡实现产业化。”

高书燕对家乡建设的深情与激情溢于言表。“我想做的第二件事,是带着团队回家乡多转转、多调研。我会认真学习家乡企业梳理的《项目需求清单》,积极争取产学研合作机会。”

关于第三件事,高书燕说,她将从本人的人才配套津贴和未来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设立公益科普基金,在南阳选两到三所能起引领作用的学校,定向开发空间科普苑,将科研学术思维从大学实验室带回家乡的基础教育,从娃娃开始,启发家乡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努力创新开发一批科普教具,并力争产业化,惠及更广泛、更深远的家乡学子,为南阳创新型城市建设打牢娃娃基础。

本次专访结束时,高书燕殷殷表达:“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人不可以不忆昔,阳光雨露;生不可以不感恩,结草衔环!” (全媒体记者 刘 阳)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