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门年后来买花,果然捡漏了!这么大一盆40厘米的蝴蝶兰,才300元!正月摆家里,喜庆!”农历正月初八,在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蝴蝶兰基地,来自邓州市的陈先生捧着刚挑选的蝴蝶兰爱不释手。在他身后,2000平方米的温控大棚空荡荡的,只剩角落里百十盆蝴蝶兰迎霜怒放,蝴蝶般的花朵娇艳欲滴。
“我们的蝴蝶兰花色多,品种全,长势旺,去年腊月以来,每天都是上百单往外出,花早卖光了!”基地负责人陈星介绍,蝴蝶兰虽然好看,但对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极为苛刻。
这里的蝴蝶兰全是通过组培种植,先提取蝴蝶兰细胞组织,在超净无菌条件下培养出脱毒苗,然后在智能温控大棚里种植。温控大棚配有保温被、水帘、风机、空调、空气循环风机等设备,通过人工干预,达到蝴蝶兰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及灌溉等条件,培育出的蝴蝶兰生长快、茎叶壮、花期长。
蝴蝶兰基地所在的武店村,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仅一公里,毗邻丹江口水库。为提高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水环境质量,守牢水安全底线,近年来,武店村积极响应淅川县号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中药材、花卉、林果等生态高效农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在护好水质的同时,实现群众增收。
“我们主要通过提高蝴蝶兰良种化水平,推进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更新换代,培育更多优良品种。有‘南水北调’品牌背书,在这里发展错不了。”陈星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做花卉产业管理工作,深入了解了组培、温控管理等花卉种植技术。2019年开始创业,在信阳、西安等地建立基地,重点培育蝴蝶兰。2021年,看中武店村的生态优势,他将基地搬到这里,从小范围试点种植到大规模标准化育苗,已实现了蝴蝶兰种苗培养、植株售卖、定向培养、订单生产等全产业链发展。
“这是植物组织培养室,每年能组培育苗900万株;这是智能育苗棚,2000平方米,每年能培育种苗300万株;这是植物驯化棚,1万平方米,每年能驯化种苗600万株……”陈星挨个儿向记者介绍大棚的功能,通过这两年的发展,他的蝴蝶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月销售额达80万元。
除了种苗培育、鲜花销售,盛花期的蝴蝶兰也盛放出“美丽经济”,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春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300人次以上,为周边居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周边农家乐、成花销售、网络直播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不只是武店村,如今,在淅川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持续贯通,闯出了一条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已精心培育软籽石榴、杏李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林果业年产值达6亿元,带动10余万名库区群众增收。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2023年,淅川累计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50亿元。(全媒体记者周二立 康帆)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战鼓声声奋进急丨“奋力推进副中心建设持续突破”大型系列政论文章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