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势而发,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征途如虹,镌刻着券桥儿女的感恩奋进。从“践行巩固之路”到“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方城县券桥镇坚持五星创建党建引领,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新征程中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坚持规划引领,绘好乡村振兴新蓝图。坚持因地制宜绘制券桥乡村振兴发展蓝图,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及早着手规划,完成了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和26个行政村乡村振兴规划。坚持党建引领创五星支部,根据各村实际制定各自创建规划。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推进“百村示范、百园创建”和“百景打造”规划,“百村示范”工程示范村共有5个,分别是券桥村、辛庄村、三间房村、土山村、龙王庙村,占全镇26个行政村的19.23%。“百园创建”示范园分别是镇区南部工业园、镇区蔬菜大棚及农产品深加工园、镇电商产业园、十二里河关帝庙食品中草药加工园、土山村崔庄红色教育园,其中前3个位于镇区,后2个分别位于十二里河村和土山村。“百景打造”依托“百村示范”土山村和“百园创建”土山村崔庄红色教育园打造红色文旅示范基地。
胸怀国之大者,打造沃野千里新“丰”景。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落实“藏粮于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四藏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推行“田长制”,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严禁“非农化”“非粮化”。2023年投资72.5万元,在原项目区未覆盖完全的高庄、沈营、冯洼、马岗、闻老庄等行政村新打灌溉机电井36眼,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9850户、耕地地力补贴政策10896户,抓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克服天气影响完成了6.8万亩小麦抢收任务。及早谋划,抓好“三秋”生产,4.1万秋播玉米实现按时收获、及时晾晒。
突出特色优势,夯实产业兴旺新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始终把大棚蔬菜产业作为兴村富民的首要工程,目前全镇蔬菜大棚发展到200余棚。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高油酸花生成为经济作物的“半边天”。建设党桥、龙庄等小麦、玉米、花生等种子示范田3000余亩,确保优质种子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大豆玉米带状符合种植试验田,种植大豆3000亩,复合种植大豆玉米套2000亩。引进“西瓜红”(普薯32号)红薯新品种,探索“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蜜薯500余亩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三是探索传统产业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做大做强光伏产业,在14个村级光伏发电产业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统筹合作,逐步向农户光伏延伸。
抓实乡村建设,呈现生态宜居新气象。聚力环境整治,争创生态宜居星。围绕编制村庄规划、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美化村容村貌等9项创评要求及评定标准,把生态宜居星村党支部创建活动与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六清”“六治”集中整治行动“回头看”、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卫生示范创建、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村乡村振兴规划落实结合起来,全面夯实创建基础。在2022年创建三间房、龙王庙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基础上,2023年新建土山、辛庄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带动创建精品自然村22个。
致力村强民富共享富裕富足新生活。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体——公司绑合作社,产业发展精品化;合作社绑农户,搭起村民致富桥;村绑村,抱团发展闯出路;党员干部、“四代表一委员”绑农户,产业发展有思路;数字平台绑农户,促进农业信息化。积极配合做好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聚焦工作人员到岗、工作机制健全、信息化水平提升、就业服务到位的目标,重点推进村级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人员专业化、数据信息化建设,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全链条”“零距离”的就业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镇富裕劳动力20452人;实现劳动力转移15639人,其中省内转移10652人,省外输出4971,境外就业16人;从事第一产业1158人,第二产业6528人,第三产业7953人。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集体经济,2022年26个村级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2023年达到10万元以上。(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