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西峡:西保集团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冶材超级市场”— 炼钢“味精”调味全球

关注南阳网
南阳西峡:西保集团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冶材超级市场”— 炼钢“味精”调味全球
作者:  陈琼

  冶金特种功能保护材料,又称“连铸保护渣、连铸结晶器保护材料”,通俗地讲就是炼钢用的“工业味精”,平均每生产1吨钢,需使用炼钢“味精”0.4公斤。可以说,没有它,就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特种钢,也就无法满足时代发展对优特钢的需求。

  

  在西峡,有一家企业致力于冶金特种功能保护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并率先将国产保护渣推向世界,为提升中国冶材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地位贡献了一己之力,它就是河南省西保冶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保集团”)。

  

  西保集团,由作坊式小厂起步,自主研发冶金辅料,经过近55年的拼搏,企业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精,全国市场占有率、覆盖率分别达到49%和98%,冶金辅料品种有200多种,被业界专家誉为“冶材超级市场”。

  

  转型·半世纪的冶材神话

  

  行车忙碌运转,电炉火星四射……1月25日,位于西峡县城鹳河路的西保工业园,机器设备加速运转,各个生产车间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行,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着,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至2023年底,西保集团取得的成绩再次被刷新:全年完成总产量130.7万吨、总销量122.4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18.8亿元、营业收入115亿元,创造利税4.85亿元,同比上升12.68%。

  

  “西保”的传奇不断在谱写,源于“西保人”始终追随一个做强做大的“百年强企”梦想。

  

  提到西保集团,不得不提创始人——集团现任党委书记李书成。

  

  1969年,西峡县城关镇成立“五七综合厂”,也就是西保集团的雏形。建厂初期无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只能从生产铁锨锄头等农具做起,随后与水利厅配套生产小型水轮发电机。随着计划经济退居幕后,市场经济的浪潮涌现,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企业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1984年7月,35岁的李书成,被破格提拔为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李书成清醒地认识到,想要救活这家濒危企业,必须转变观念,瞄准市场,另辟蹊径。

  

  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他立足西峡县石墨资源丰富而尚待开发的优势,瞄准了国内正迅速迈进现代化进程的钢铁冶炼市场,毅然决然转型到炼钢用保护材料产品的生产上。

  

  为求取“真经”,李书成背着60公斤试验材料,上北京、下武汉、走西宁,请专家、跑钢院、找市场,历时一年,成功开发出FZ复合型保护渣,打开了市场销路,并于两年后通过原冶金部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炼钢保护材料的空白。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凭借深耕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电渣钢预熔型保护渣、冶金辅料、功能耐材、埋弧焊剂等系列产品,西保集团已经将冶金功能保护材料做到了国内第一,不仅率先拿到了业界首个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还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内同行业唯一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西保集团成了当之无愧的业界翘楚。直到现在,仍有客户在兴致勃勃参观完西保集团的生产线及产品序列后由衷赞叹:“这里真不愧是冶材的超级市场!”

  

  创新·尖端产品论克卖

  

  走进西保集团产品展览大厅,就像走进了“冶材超级市场”,琳琅满目的高科技产品让记者目不暇接。炼钢所需的各种辅耐类产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技术。

  

  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西保集团何以能不断做大做强?

  

  答案清晰明了:靠硬实力拼出来的、干出来的!这符合西峡人的坚韧秉性——不做则已,做必成功;不成则已,成必一流。

  

  “我们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工艺技术上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尖端产品论克卖,最终实现华丽转身。”西保集团副总经理李宜展接受采访时,话语里满是自豪。

  

  ——白鹤滩特大水电站,世界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西保DRZ-1112型电渣重熔保护渣、BRK-D3型取向硅钢保护渣分别应用于这项“超级工程”的电机核心、变压器核心等关键装备制造,为金沙江上大国重器的诞生,熔铸了西保集团品牌元素。

  

  ——中俄能源重要战略性合作项目,中俄东线南段天然气管道长江穿越工程,焊接这条超大口径、高钢级、高压力、世界级水准能源“大动脉”的,就有来自西保集团的XB-SJ101G型埋弧焊剂产品。

  

  ——连铸三大件超大尺寸裸烧整体塞棒出口俄罗斯,解决了大尺寸裸烧塞棒批量化生产的工艺难题;真空炉碳化硅石墨坩埚研制成功,使用寿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准。

  

  …… ……

  

  西保集团始终将“培育原始创新力”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向新求新,以新谋新。没有专业学科和院校,西保集团就自己培养连铸保护渣技术人才;缺少可以借鉴的成果,西保集团就攻克一道道“卡脖子”难题。

  

  当前,公司不仅高标准建设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8项,累计发布连铸保护渣冶金标准样品9个;还联合中国宝武、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相继承担了高铁轴承钢、航母甲板钢、航天用钢等特殊钢领域冶金保护材料的重点攻关课题,共取得94项专利成果、5项著作权成果。

  

  板坯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方坯超低碳钢连铸保护渣等产品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新能源汽车用高强无取向硅钢保护渣,终结了国内没有同类高标准产品的尴尬;DRZ系列电渣钢重熔保护渣,在军工、航空航天、造船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已进入欧洲市场……

  

  因为创新,所以领先;因为领先,所以占有市场;因为占有市场,所以发展壮大。2022年6月,西保集团首个海外制造业基地——俄罗斯西部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张张靓丽的“西保造”名片,既是西保集团奋进的光辉印记,更是他们积跬步至千里、积量变为质变铸就的一座座里程碑。

  

  绿色·“双碳”践行者

  

  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铁合金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二代”李伟锋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绿色发展上不断寻找新的增长极。

  

  在他的领导下,一个总占地80余万平方米的特种合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拔地而起。合金新材料、醇基化工材料、碳素材料、冶金渣资源化利用新材料、铁合金耐火材料五大项目在这里依次锻接,实现了余热、废水、废气、废渣“吃干榨净”,西保集团从此步入高质量循环发展时期。

  

  这一循环同时诞生了多个业界第一:国内首台42000千伏安锰系单体矿热电炉;世界首台单独集控66000千伏安锰系单体矿热电炉;业界首个产业化应用成功的矿热电炉尾气制甲醇工艺技术……产业跨界耦合、技术多元整合、边际效益聚合的“旭峰模式”,开辟了西保集团“绿色合金”产业化新路。

  

  星光不负赶路人。2019年初,在国家正式提出“双碳”目标的前一年,西保集团开始布局绿色转型之路。2020年底,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和创新措施,西峡总部园区传统的燃煤工艺由天然气和生物质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并通过数字化能碳中心进行科学管理,完成了能源绿色转型,在业内较早实现了“零燃煤”清洁生产。2021年,西保集团顺利通过环保绩效B级企业认定;2023年,又先后通过河南省绿色工厂、国家绿色工厂评定。

  

  西保集团不仅在追求商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自身价值,还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更好体现自身价值。

  

  在“领路人”西保集团的带动下,西峡县域冶材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300多家大大小小的经营主体,共同支撑起宛系冶材的庞大体系。

  

  除此之外,西保集团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连续数十年坚持每年为县高中优秀师生送去20万元奖学助学现金大礼包;捐助50万元用于西峡县见义勇为事业发展;设立大学生助学基金,10年来累计资助金额200余万元。

  

  一群人,一辈子,做一件事。“西保人”用“蚂蚁啃骨头”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着更高、更优、更强目标务实进取。(全媒体记者陈琼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新野:设施农业撑起“致富伞”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