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小蛮腰”广州塔、迪拜塔、央视新大楼、敦煌大剧院、石嘴山黄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
这些国内外耳熟能详的地标性重点工程,因其核心关键部位中注入了“龙成元素”,见证了龙成集团的发展壮大,成为其特钢产品的耀眼名片。
从西峡后湖村出来的龙成集团董事长朱书成,35年前接手一个资产不足6万元且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经过多年艰苦奋斗,企业至今成长为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特殊钢铁、机械制造、铜冶炼加工、汽车电子、冶金材料、重工、工程技术、国际贸易、旅游等多领域,员工万余名,年经营收入310亿元,连续13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龙头企业。
——敢于拼搏、务实重干。龙成的创业者从扛麻包、挤火车、跑销售,到吃住在工地,实现了汉冶宽厚板项目、轧钢项目均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创造了堪称钢铁建设史上奇迹的龙成速度。
——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物理法提纯石墨、连铸结晶器铜板、汽车智能导航系统、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个个高新技术的突破不仅拓展了发展空间,更生动地诠释了龙成精神。
一路艰辛一路歌。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有奉献的广大龙成创业者,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史诗般铿锵激越的浩气长歌,为西峡乃至南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战略·特色优势勇立潮头
1月30日,龙成集团汉冶特钢上万平方米的厂房被炙热的钢块映得通红,一个个巨大的钢包在行吊上有序运转,一块块通红的钢板在轧钢线上不停流动、加工成型。
走进汉冶特钢车间,墙壁上一排鲜红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人精我专,人专我强。
“这是汉冶特钢按照集团差异化战略走出的路,也是汉冶特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西峡走向中原、走向全国、走向全球的制胜秘诀。”汉冶特钢总经理许少普介绍,
2003年,我国钢铁企业处于转型时期,国内高端钢材生产能力不足。朱书成抓住机会,扩建了结晶铜板“双亿”工程,开始上马特钢生产线。
2004年5月,正在他们加紧施工时,国家出台了限制高耗能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人劝朱书成就此打住,免得遭受更大损失。但朱书成坚信,只要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细分方向,国家绝不会不问三七二十一搞一刀切封杀。在市、县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跑省城、进部委,用扎实的分析说服了相关领导,也获得了银行的资金支持,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2005年轧钢项目动工,用短短两年时间建成了集球团、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于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后来,龙成集团又斥资20多亿元实施了特钢升级改造项目,使汉冶达到了生产“高、精、尖”特钢产品的能力,生产能力步入了世界顶尖级宽厚板基地的快车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生产半成品到发出终端产品,龙成集团创造了一个现代版的“钢铁神话”。
别人不能生产的,我来!别人不愿生产的,咱干!别人不敢生产的,得试!
“我们做产品,就要瞄准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朱书成坚持差异化战略,从上马结晶器铜板项目,到做强汉冶特钢,昂首阔步走出一条符合企业生存的“龙成之路”。
“敢做不同”的背后便是“敢于承担”。责任在肩头,担当在心里,搏击风浪,勇立潮头,朱书成成了全国乃至全球特钢舞台上的一员“闯将”,伏牛山深处龙成集团走向全国,跻身世界特钢领域先进行列。
精神·后湖企业敢干敢为
两个小时的访谈,孙耀志的企业家精神被朱书成提及了很多次:在西峡,同行不是冤家,对手也是朋友,企业家群体肝胆相照、抱团发展,相互之间多的是学习借鉴,少的是孤芳自赏;多的是思想交流,少的是排斥对抗;多的是合作共赢,少的是单打独斗。
孙耀志的企业家精神影响着朱书成,而朱书成同样也影响了“后湖村”创业群体——从双龙镇后湖村走出26位企业家,创办的企业年产值300多亿元,税利15亿元,安排就业2万多人,创造了后湖村“创业神话”。
后湖村很小,小到在中国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在山外人的记忆里,很模糊,因为它太不出名。
1988年,不到20岁的朱书成租赁了西峡县双龙镇后湖村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一机(球磨机)一炕就是全部的“家当”。
面对重重困难,朱书成、张立新(龙成集团副董事长)等创业者,每人肩背装着40公斤覆盖剂样品的麻袋,挤上火车到北京、沈阳等地的钢厂跑市场。为了节约开支,大家风餐露宿,渴了喝自来水、饿了啃口凉馍;住的房间没有床,只有一个躺椅;舍不得坐出租车,就背着麻袋来回奔波,脚磨破、腿酸肿,汗水浸透衣背。在沈阳,恳求钢厂试验他们的产品,一次不答应,就去两次、三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沈阳钢厂的试验一举成功,打开了市场。随后,陆续与全国各地40多家钢厂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1991年,朱书成抓住钢铁行业转轨的有利时机,果断投资近千万元开发生产了高效连铸预熔型保护渣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国家专利,当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在后湖村成名的企业家里,引人思考的是这些企业家的起步背景。他们每个人都有艰辛和坎坷,都是穷苦的农民家庭,要想有出路,只能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加压奋进、负重前行。环境造就了后湖村不甘贫穷、向命运挑战,不屈不挠、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创造了山沟沟里办大厂的工业奇迹,展现出坚如磐石的定力、滴水穿石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魄力,这些也正是西峡企业家群体现象的缩影和雏形。
动力·百年龙成创字为首
“船到中流浪更急,事到半途路更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客户是阅卷人。”这是2023年,龙成集团荣获白金五星级企业称号时,已经是南阳“钢铁大王”的朱书成所作的发言。
没有骄傲于当前取得的成绩,反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抓住企业发展“关键期”专注研发“四新”钢种、冶金配套装备、材料,投资1.67亿元升级建设汉冶特钢科研中心,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形成高能级产业研发集群,这就是龙成的创新精神。
不久前在成都召开的2023年水电钢技术评审会,26位权威专家最终审定龙成集团创新生产的1000MPa级高强度水电用钢板填补了市场空白,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从创办龙成集团开始,朱书成就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跃出的“黑马”,只有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
2013年,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这也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枢纽由拦河坝、泄洪消能设施、引水发电系统等主要设施组成。其左右岸地下厂房内各布置7台1000MW立式水轮发电机,对国内特钢行业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钢板,厚度为355mm,压强为355MPa,这种厚度使机组后期安装的难度太大。所以把厚度降下来、抗压能力提上去是主攻方向。”汉冶特钢副总经理孙书峰回想当时的情况说,“我们就利用自主研发、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水冷模铸生产线,反复实验,终于生产出了265mm厚、压强555MPa的特种钢板。”
汉冶特钢凭借着自主创新,成为水电用钢最主要的供应商。水冷模铸生产线已被中钢协评定为国际领先技术,生产的100—350mm特厚板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龙成集团近年来先后与国内知名院校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理事单位,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清洁高效利用等项目,获得发明专利330项、实用新型专利203项。龙成集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必须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不能丢,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气要长存!坚定地依靠龙成广大干部员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创新抢先机,以改革强管理,让广大员工端上金饭碗,让每个家庭过上好日子,为百年龙成基业掀开新篇章!”
抱初心前行,为使命赋能。走进龙成集团,分明感受到全员向着“十四五”实现500亿元目标猛进的脚步格外铿锵。朱书成在龙成集团工作会议上向万名龙成人发出强音,龙成集团要把打通堵点、痛点、难点的使命扛在肩上,聚焦强链、补链、延链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龙成集团要在豫西大地继续书写更加壮丽的辉煌,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龙成力量。(全媒体记者 吕文杰)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寒冬岁末送温暖 浓浓深情暖人心——中国电信南阳分公司开展春节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