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省内和省外共计输出7.86万名脱贫劳动力;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9.68万人;全市共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22.74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去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坚持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稳总量、扩增量、提质量、保重点,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取得明显成效。
“三重”筑支撑。立足准、精、实,重抓三大任务,全面筑牢支撑。充分发挥帮扶干部作用,紧盯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返乡人员信息及有意愿务工人员信息台账。去年以来,共走访排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1.38万户27.72万人。
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联动直播带岗等活动。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增收,创新设立零工市场和跳蚤市场新载体,提升灵活就业参与率和自主选择度,多平台创造就业机会。去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共举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专场招聘会79次,提供就业岗位8.21万个,签订就业协议0.85万人。
创新实施“四级就业体系”,建成以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为平台,就业服务站指导和智慧就业服务系统为抓手的大就业体系,为企业和有就业需求农村劳动力“双向”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截至目前,零工市场日均成交量达500人次以上,日均报酬200元~300元。
“三动”提质效。坚持“稳”字当头,千方百计稳总量、扩增量。严格落实各类就业帮扶政策,鼓励各县市区出台务工奖补政策,调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主动就业积极性。2023年,共发放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往返补助2607.9万元,发放省内县外交通补助342.56万元。
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与人社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工作互通制度,开展一对一“菜单式”“订单式”精准培训,确保培训和务工需求“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证2.62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4.33%。
聚焦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实施“雨露计划+”专项行动,创新实施“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专场招聘会13场,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动员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降低技能、学历、年龄等门槛,共同帮助3866名脱贫、监测家庭应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线”促就业。紧盯关键环节,分类施策,三线并进促就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帮扶车间、产业基地等作用,鼓励引导帮扶企业深度参与,提供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安置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21万人,形成了稳固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深化跨市跨省劳务协作。运用市县对口帮扶、校地结对帮扶等机制,积极与脱贫人口务工比较集中的地区签订劳务合作协议,采取“点对点”方式,架起从“家门口”直通“厂门口”的务工桥梁。截至目前,向县外省内和省外共计输出7.86万名脱贫劳动力。
聚焦“零就业”脱贫户和监测户,统筹整合多渠道资金,最大限度开发“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2022年,全市共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9.68万人。(全媒体记者王潇宇 通讯员朱林)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镇平:把一季度作为“开工季” 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