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从传统种植到农产品加工,从普通的电商销售到“通号惠帮扶”平台建立,我县靠一根根小粉条,不断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带动当地群众嵌入链条实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通号惠帮扶”新消费平台就是2023年4月由他一手创建的。社旗县农产品电商协会会长朱保存说:“我们现在平台成立之后,我们是招收学员,免费进行孵化,在这个孵化过程中,发现一些比较有潜力的学员的话,我们定向跟踪服务支持。近一个月吧,我们已经开了5期了,总共有300多人的培训已经完成了”。
我县加工粉条、粉皮、粉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三粉之乡”。以前,朱保存家和老乡们一样,制作的粉条只能卖到十里八乡。后来,他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创办了“三粉”加工车间,靠在第三方平台开直播卖货。销路是打开了,但抽成比例高、直播渠道受限等问题制约着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通号惠帮扶”新消费平台应运而生。社旗县农产品电商协会会长朱保存说:“惠帮扶有两层意思,第一这个惠及就是比较广泛的意思,第二就是实惠的意思,我们既然是做农产品的销售的,一定要确保产品是有性价比的,然后还有就是能够承接社会很多爱心的帮扶单位对我们的支持。”
“通号惠帮扶”新消费平台是在“中国通号”指导下由县商务局、乡村振兴局、社旗县农产品电商协会协办的一个微信小程序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上架的是各乡镇街道、产业集聚区甄选推荐的各类农产品。社旗县农产品电商协会会长朱保存说:“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承接了我们社旗县60余类农产品,单品达到近200种。然后我们上线之后第一个月的营收就超过200万,然后9月份在国资委的号召下做了一个帮扶周计划,单单我们通号惠帮扶平台销售额就达到1100多万。”
下洼镇农民李玉宝种植了500亩芝麻,以前是自己加工成小磨香油、石碾芝麻盐等农产品在线下销售。和“通号惠帮扶”新消费平台合作之后,每天的销量翻倍增加,有时甚至达到上千单。李玉宝说:“从对电商平台的不了解到和电商平台的合作,订单一天比一天多,这才了解到这电商平台确实比实体店好太多了,现在我也成为了重要合作商。”
朱保存建立“通号惠帮扶”新消费平台,离不开支持他的社旗县副县长黄远芳。黄远芳是来自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的挂职干部,一直在帮社旗的农产品找销路。他支持朱保存组建了直播小团队,通过河南省电商直播基地和“通号惠帮扶”小程序同国资委的消费帮扶平台进行互动,让社旗的农产品走向全国。社旗县副县长黄远芳说:“通过近几个月已经销售5000多万元。通号惠帮扶小程序和河南省电商直播基地销售额将会突破一个亿,在此基础上,帮助社旗的农产品找到出路,让社旗县的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从输血到造血,激发内生动力,畅通链条循环,“通号惠帮扶”新消费平台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在,朱保存和他的团队通过整合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建立了农产品发货云仓,推进农业在“产、加、销”环节的聚合,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社旗县农产品电商协会会长朱保存说:“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我们要在这个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这个品牌塑造上下文章,争取把我们社旗县的农产品通过我们的平台再上一个档次卖得更好,然后带动我们当地的经济发展。”
编辑:社旗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