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举思想旗帜 加强理论武装 厚植文化沃土 推进传承创新
2023年12月12日晚,现代曲剧《丹水颂》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汇报演出。该剧是我市文艺事业的精品力作,被文化和旅游部纳入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名录、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创作工程,先后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金奖等奖项。优美的唱腔、精彩的故事、精湛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近年来,南阳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起草出台《促进南阳市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设立南阳市新锐作家出版奖,歌曲《红岗》、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长篇小说《三山凹》等作品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荣获全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强城市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
窗外,车水马龙。室内,一片静谧。2023年12月17日,位于卧龙区桂花城的诸葛书屋里,醉人的书香、温馨的环境,包围着遨游书海的阅读者。在这儿,有衣着光鲜的都市白领,也有快递小哥忙里偷闲惬意地坐在书桌前,享受那一抹悠闲的时光。
与此同时,“诸葛书屋”张衡大道店,正在举行一场小型读书交流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屋经常举办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引来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读书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与习惯。
眼下,我市在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附近,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书屋100个,累计接待读者超千万人次。在南阳,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座城的事。
文化硕果,百姓共享。我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辐射带动,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三馆一院”于2020年底建成开放。广泛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公益电影进乡村、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23年共放映公益电影6万余场,受众700余万人次。
书香溢南阳,满城尽芬芳。我市大力推动书香南阳建设,以读书月为载体,广泛开展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悦读新思想”职工经典诵读活动,深化拓展市县级数字阅读平台建设,提升百姓文化云、云书网等平台文化传播和服务能力。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优化产业整体规划布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阳高铁新城文旅示范项目、南阳中华恐龙园项目签约落地,持续推进医圣文化园、卧龙岗文化园等15个文旅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7089亿元。在第十届中原(鹤壁)文博会上,南阳荣获奖项10个,位居省辖市第三。在中宣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南阳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地区。
壮大主流舆论 奏响时代强音
2023年举办的“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吸引了23家中央媒体和9家省内主要媒体的关注,开幕式当天,通过全媒体直播观看月季花会开幕盛况的网友突破100万人次,使南阳月季美名远扬。
2021年、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在南阳隆重举办。两届电影节相关报道传播量达23.5亿次,有力展示了南阳形象,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 ……
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时度效”,用生动的笔触、优秀的作品,展现城市幸福活力的新形象,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南阳。
强化媒体阵地建设。组建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和南阳广电传媒集团,成立南阳市全媒体中心,建成1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构建市县全媒体一体化传播体系。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市级融媒体中心品牌,南阳日报社全媒体矩阵粉丝量达4800万,在全省报业新媒体中排行前列,南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矩阵位居全省各地市广电融媒中心第一方阵。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精心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等主题宣传,扎实做好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宣传报道,发稿总量和头题数量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在主要央媒的重点栏目中正面报道全省排名始终保持第一方阵。党的二十大期间,南阳日报社推出125个《领航 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宣传版面,南阳日报客户端、南阳网二十大新闻专题的总阅读量超800万次,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河南新闻阅评》两次刊文,称赞南阳日报二十大宣传报道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出新出彩。
舆论引导精准有效。我市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综合治理网络空间,开设“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等专题专栏和“理上网来”等微信微博话题10余个,总阅读量60亿人次。开展“清朗”“净网”“剑网”“护苗”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实施“南阳好网民工程”“网上公益活动”等,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传递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70余个重大主题宣传综合运用互联网传播方式手段,累计发布推送图文、H5、短视频20余万篇(个),总阅读量100亿余次。“南阳发布”荣登全省政务微信影响力十强榜首。
叫响南阳城市品牌。开展南阳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制作城市宣传片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放。拍摄“南水北调”主题音乐作品,组织网上集中推送。积极推进纪录片《大道》《你好,南水北调》《本草南阳》的拍摄。与央视合作拍摄《一江清水向北流》《跟着书本去旅行——南阳访先贤》《百年百城·南阳篇》等电视节目,并在央视播出,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
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聚焦世界月季博览会、中医药文化节、玉雕文化节等重大节会开展宣传推介,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南阳网上热度。举办“迎接二十大 逐梦副中心——绿色崛起看南阳”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牢记嘱托·沿着足迹看变化”“让世界中意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同饮一江水 共谋大发展——北京媒体看南阳”采风和香港传媒高层代表团南阳考察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等,持续讲好南阳故事,树好南阳形象。
伴随南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发力,我市已经逐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南阳声音正愈发清晰响亮。
注重以文化人 弘扬新风正气
文明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感动。
漫步在街头巷尾,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在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里享山水之乐;在路口,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前行;在街头,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传递着爱与希望……
“这几年城市环境变化非常大,水清了,山绿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日常休闲有了好去处,生活幸福感也提高了不少!”家住市城区梅溪宾馆小区的退休教师李先生感慨地说。
画出文明同心圆,掬得今朝满庭芳。我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在全社会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我市出台《南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建立市民文明学校236所,建成卧龙岗文化园、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等1917个文明实践点。组织先进典型“三巡六进”活动,持续开展“四送一助力”“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等主题活动,2023年常态化开展“我来讲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场。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我市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深入推进社区联建,抓实示范社区和“四美庭院”创建,共命名示范社区60个、“四美庭院”381个,实施周检查、月通报、季考评制度,以“四项行动”为抓手,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2020年11月,南阳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个、全国文明村镇23个、全国文明单位23个、全国文明家庭3个、全国文明校园6个。
“他们的故事太感人了,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凡人善举汇聚暖流,榜样力量润泽人心。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涌现出了张玉滚、姚海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先进群体。先后有1人、1个集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4人被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19人被命名、提名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216人荣登中国、河南“好人榜”,形成独特的“南阳好人现象”。
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踏上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在澎湃春潮中奔赴风景壮阔的远方!
编辑:袁潇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中部第一!郑州2023年进出口总额约5400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