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副中心建设最强音——南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关注南阳网
奏响副中心建设最强音——南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作者:  南阳日报
奋进新时代,必须奏响昂扬旋律;启航新征程,必然坚定精神力量。
一场场入心入脑的理论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奏响舆论宣传“主旋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树起文明“风向标”……翻开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绚丽长卷,亮点闪耀、精彩连连。
时节如流,使命在肩。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

加强理论武装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
大兴学习之风,用理论凝聚思想共识——
市委书记朱是西在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努力实现主题教育效果最大化。在读书班上,朱是西以“学思践悟铸忠诚 牢记嘱托担使命 高质高效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主题作专题党课,为大家学以致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南阳实践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被命名为全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班,各级党委(党组)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主题教育读书班为载体,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在全社会形成深学细悟笃行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深入基层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百姓宣讲团”“雷锋精神宣讲团”“移民精神宣讲团”……一支支特色宣讲队伍发挥各自优势,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9月18日,在宛城区仲景街道泥营社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正为社区居民作“文明离我们有多远”专题宣讲。台上讲得用心,台下听得专心,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讲的是接地气的好故事、新故事,我们听得懂、记得住!”
截至目前,我市围绕“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主题,全面展开“新时代 新征程 争出彩”十大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三讲一争”大讲堂、思政公开课、形势政策报告会等1300余场次,开展百姓宣讲5000余场次……
南阳“百姓宣讲团”宣讲品牌叫响全省全国,3人获评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市共培育社科普及示范基地55个,其中,国家级基地3个;在历届全国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共获国家级荣誉2项,南阳市社科联荣获“2022年度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称号。
理论阐释深入透彻、生动鲜活——
我市出台了《南阳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出版《南阳历史文化辞典》,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等深入开展研究阐释,有力推进新思想学得进、记得住、信得过、用得上,为南阳高质量跨越发展凝聚强大理论支撑。
南阳日报社、南阳广播电视台等我市主流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优势,加强选题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开办理论专版、专栏,推出一系列群众愿意看、看得懂的优秀理论文章、节目,在众声喧嚣的时代把准了宣传“主基调”,锚定了思想“坐标系”。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实际行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厚植文化沃土

推进传承创新

2023年12月12日晚,现代曲剧《丹水颂》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汇报演出。该剧是我市文艺事业的精品力作,被文化和旅游部纳入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名录、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创作工程,先后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河南省第八届黄河戏剧节金奖等奖项。优美的唱腔、精彩的故事、精湛的表演,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近年来,南阳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起草出台《促进南阳市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设立南阳市新锐作家出版奖,歌曲《红岗》、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长篇小说《三山凹》等作品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荣获全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奖。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文化强市建设,坚持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强城市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

窗外,车水马龙。室内,一片静谧。2023年12月17日,位于卧龙区桂花城的诸葛书屋里,醉人的书香、温馨的环境,包围着遨游书海的阅读者。在这儿,有衣着光鲜的都市白领,也有快递小哥忙里偷闲惬意地坐在书桌前,享受那一抹悠闲的时光。

与此同时,“诸葛书屋”张衡大道店,正在举行一场小型读书交流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屋经常举办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引来众多市民积极参与,读书已然成为一种时尚与习惯。

眼下,我市在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附近,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书屋100个,累计接待读者超千万人次。在南阳,读书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座城的事。

文化硕果,百姓共享。我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辐射带动,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三馆一院”于2020年底建成开放。广泛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公益电影进乡村、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23年共放映公益电影6万余场,受众700余万人次。

书香溢南阳,满城尽芬芳。我市大力推动书香南阳建设,以读书月为载体,广泛开展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悦读新思想”职工经典诵读活动,深化拓展市县级数字阅读平台建设,提升百姓文化云、云书网等平台文化传播和服务能力。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优化产业整体规划布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南阳高铁新城文旅示范项目、南阳中华恐龙园项目签约落地,持续推进医圣文化园、卧龙岗文化园等15个文旅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7089亿元。在第十届中原(鹤壁)文博会上,南阳荣获奖项10个,位居省辖市第三。在中宣部主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南阳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地区。

壮大主流舆论

奏响时代强音

2023年举办的“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暨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吸引了23家中央媒体和9家省内主要媒体的关注,开幕式当天,通过全媒体直播观看月季花会开幕盛况的网友突破100万人次,使南阳月季美名远扬。

2021年、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在南阳隆重举办。两届电影节相关报道传播量达23.5亿次,有力展示了南阳形象,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 ……

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时度效”,用生动的笔触、优秀的作品,展现城市幸福活力的新形象,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新南阳。

强化媒体阵地建设。组建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和南阳广电传媒集团,成立南阳市全媒体中心,建成1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构建市县全媒体一体化传播体系。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市级融媒体中心品牌,南阳日报社全媒体矩阵粉丝量达4800万,在全省报业新媒体中排行前列,南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矩阵位居全省各地市广电融媒中心第一方阵。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统筹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精心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等主题宣传,扎实做好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宣传报道,发稿总量和头题数量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在主要央媒的重点栏目中正面报道全省排名始终保持第一方阵。党的二十大期间,南阳日报社推出125个《领航 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宣传版面,南阳日报客户端、南阳网二十大新闻专题的总阅读量超800万次,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河南新闻阅评》两次刊文,称赞南阳日报二十大宣传报道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出新出彩。

舆论引导精准有效。我市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综合治理网络空间,开设“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等专题专栏和“理上网来”等微信微博话题10余个,总阅读量60亿人次。开展“清朗”“净网”“剑网”“护苗”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实施“南阳好网民工程”“网上公益活动”等,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传递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70余个重大主题宣传综合运用互联网传播方式手段,累计发布推送图文、H5、短视频20余万篇(个),总阅读量100亿余次。“南阳发布”荣登全省政务微信影响力十强榜首。

叫响南阳城市品牌。开展南阳城市形象宣传语征集,制作城市宣传片并在央视综合频道播放。拍摄“南水北调”主题音乐作品,组织网上集中推送。积极推进纪录片《大道》《你好,南水北调》《本草南阳》的拍摄。与央视合作拍摄《一江清水向北流》《跟着书本去旅行——南阳访先贤》《百年百城·南阳篇》等电视节目,并在央视播出,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城市品牌。

策划系列主题活动。聚焦世界月季博览会、中医药文化节、玉雕文化节等重大节会开展宣传推介,用好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南阳网上热度。举办“迎接二十大 逐梦副中心——绿色崛起看南阳”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牢记嘱托·沿着足迹看变化”“让世界中意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同饮一江水 共谋大发展——北京媒体看南阳”采风和香港传媒高层代表团南阳考察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大美南阳”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等,持续讲好南阳故事,树好南阳形象。

伴随南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发力,我市已经逐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互通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南阳声音正愈发清晰响亮。

注重以文化人

弘扬新风正气

文明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温暖与感动。

漫步在街头巷尾,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在小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里享山水之乐;在路口,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前行;在街头,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传递着爱与希望……

“这几年城市环境变化非常大,水清了,山绿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日常休闲有了好去处,生活幸福感也提高了不少!”家住市城区梅溪宾馆小区的退休教师李先生感慨地说。

画出文明同心圆,掬得今朝满庭芳。我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和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在全社会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我市出台《南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化拓展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建立市民文明学校236所,建成卧龙岗文化园、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等1917个文明实践点。组织先进典型“三巡六进”活动,持续开展“四送一助力”“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等主题活动,2023年常态化开展“我来讲文明”实践活动4000余场。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我市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深入推进社区联建,抓实示范社区和“四美庭院”创建,共命名示范社区60个、“四美庭院”381个,实施周检查、月通报、季考评制度,以“四项行动”为抓手,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2020年11月,南阳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全国文明城市2个、全国文明村镇23个、全国文明单位23个、全国文明家庭3个、全国文明校园6个。

“他们的故事太感人了,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凡人善举汇聚暖流,榜样力量润泽人心。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选树活动,涌现出了张玉滚、姚海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先进群体。先后有1人、1个集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4人被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19人被命名、提名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216人荣登中国、河南“好人榜”,形成独特的“南阳好人现象”。

回望过去,信心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踏上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在澎湃春潮中奔赴风景壮阔的远方! 


编辑:袁潇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