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故事——刘邓大军住我家

关注南阳网
家史故事——刘邓大军住我家
作者:  刘世良

家史故事——刘邓大军住我家

作者:刘世良

  

  小时候经常听父亲和长辈们儿,讲述关于刘邓大军的故事,父亲当年也就十二、三岁那个样子,亲身经历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刚好发生在麦口期儿,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有的战士光着膀子进行扫射,那英勇无敌的样子,真是令人感叹!

  

  我们村子在宛东战役的中间,刚开始在村子东边,八路军与国军就拉开了第一场战斗。随着“零零星星”的战斗深入,这种“围城打援”的战术由东向西拉开了序幕。最终决战于马刘营一带,八路军乘势发起总攻.经数小时激战,将被围之敌六千多人全部歼灭。

  

  那时,村子上的大路根本过不去那么多部队,行军队伍就索性从地里穿梭而过,天气热不说,还下着小雨,部队那装备和生活物资都是有份量的。行军和战斗队伍过后,村子的黑土地踩的跟石板一样,那真叫:千里奔袭,功在足下。

  

  故事发生在解放时期的1948年5月底,八路军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指挥下,在南阳以东发起的一场战斗,俗称宛东战役。战役东至社旗兴隆的老龙腰村,西至宛城区的红泥湾的马刘营村,敌我双方展开了你追我打的“拉锯战”,战斗持续打了10来天。

  

  刘邓大军调动了大量所属部队,在军事上采取“布袋战”的战术围堵国军,计划诱敌深入至驻马店地区一带,再收紧布袋口围而歼之。谁知?国军张轸兵团走到社旗兴隆镇时,如梦初醒已知上当,但为时已晚!外围已被八路军围堵的水泄不通,随即停止东进向南阳方向后撤。

  

  八路军看到自己战术已被国军识破,随机下达作战命令,这场遭遇战就这样拉开序幕。刚开始敌我双方在兴隆镇老龙腰交上火,自东向西你打我一阵子,我打你一阵子,相互交织在一起。最激烈的战斗在红泥湾镇马刘营附近,方圆数公里的范围内血流成河,非常惨烈。平原地带打仗那是非常残酷的,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地理优势,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父亲说,“当年,在草湖和王粉浆一带,敌我双方展开一场小规模战斗。那天晚上枪声四起、硝烟弥漫,清晰看到战斗所发生的火光,还听到“哒哒哒、突突突、嘣嘣嘣”的步枪和机枪的响声,枪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浑然一体,那真叫惊天动地、响彻云霄。”

  

  那年初夏,村子的老少爷们都在支援八路军的战备工作,有些胆子小的乡亲趁着天黑儿,小心翼翼的在村子附近躲藏起来,有的拉着自家的牲口躲到坟园里,有的藏到深一点的土沟里儿,生怕部队给牲口弄走,吓得一夜没睡瞌睡儿。乡亲们一听说要打仗,个个都吓得胆战心惊、东躲西藏。其实,八路军不会要大家牲口的,都是乡亲们自己吓自己。

  

  刘邓大军从安徽蚌埠调来增援部队,一天一夜跑了好几百里,到村子后,战士们已经人困马乏,有的战士躺在树荫凉地下就睡着了,刘邓大军住到我家后,在祖母的吆喝下,父亲赶紧帮助拿柴禾烧锅给八路军烙馍。那时的祖母心灵手巧、勤俭持家,忙上忙下协助八路军做饭煮菜,可谓是,军民一家亲啊!

  

  一个八路军战士给父亲掰了一块烙馍儿,父亲当时忙一阵子后,确实也有点饿,接过烙馍,头也不抬地儿,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八路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父亲说,“刚开始八路军住到俺家时,他看到有些害怕,随后,慢慢的熟悉了,也就不害怕了!八路军不仅给他吃的,还逗着他玩儿。”

  

  在后场四伯家的堂屋、西屋、东屋也住着八路军,当时大哥有两、三岁的样子。一大早起来,朦朦胧胧的揉着双眼,看到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住着八路军,也没觉得什么害怕,因为灶火在院子的东边。大哥说,“当时,起来有点饿,所以有意识的向灶火屋方向看去,只见一个小战士双手端着步枪,枪管上还滴溜个手榴弹儿,正在瞄准练习枪法。”

  

  大哥走到院子中间时,刚好看到小战士练习枪法的枪口,吓得哇哇哇……地哭了起来,四娘儿听到哭声,也赶紧走出灶火喊大哥,“娃儿、娃儿、娃儿别害怕,一会给你拿吃的。”小战士看到大哥被眼前这景象吓哭了,也随即收起步枪走到大哥身旁,抚摸了一下他的小脑袋说,“别害怕!我们是八路军战士,这场战役打完,我们就走了。”

  

  一些八路军干部住在俺家后院的大娘家儿,那时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相互打压,时不时就会发生冲突,土匪们手中有枪有炮,国军又有暗杀小组,神出鬼没专门跟踪八路军那些干部,为了提防骚扰和不必要的伤亡。那时,八路军的干部心里也非常煎熬,打仗不说,光怕自己遭遇不测,有时一个晚上能换两三个地方睡觉。

  

  八路军在我们村子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战斗中,在村子西南角的刺疙林、东北角老郭家后边、老坟园北边的荒场子上,挖起了一人多深的战坑儿,八路军的军用铁锹也非常利,没多长时间战坑儿就挖好了,上面用门板、树枝子和柴草盖上做为掩体,以便随时进入战斗,这种忘我的战斗精神诠释了“兵贵神速”的兵法所在。

  

  随着战场逐步向南阳方向转移,住在俺家的八路军也随着局势进行了机动转移,爷爷听说,八路军要转移,心里也是万般不舍!八路军那优良朴素的作风,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老人家自告奋勇的给部队带路,一直送到红泥湾镇的明黄村,自己又趁黑儿摸了回来。

  

  当年,我们大冯营镇也是宛东战役的主阵地,草湖村的王粉浆后地的北战坑地、高庄寺烈士陵园、焦庄村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毛体墙绘等战役遗留下来的红色遗迹。无不留下一曲曲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的时代赞歌。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这份红色基因的青春活力。虽然说是传说中的红色故事,它没有像文字记载的那样详实,但让我们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脉动。

  

  今天的热土小镇大冯营,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让我们在这胸怀高远的理想和信念的积淀下,汲取革命前辈身上的那种精神动力,携手共进、不忘初心密切联系群众,弘扬我们这优秀的红色文化故事,在大冯营镇这片红色沃土上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我,以及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