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通讯员 杨琛) 淅川县委高度重视巡察成果的运用和深化,通过用好巡察专题报告,推动共性问题从“点上改”、“面上治”到“长久立”的融合贯通。十三届淅川县委换届以来,淅川县委巡察机构围绕巡察发现的涉及水质保护、产业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资”管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先后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10余份巡察专题报告,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转化为全县集中治理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守好一库碧水、整治非法采砂、“三资”管理规范等整治活动,打击非法采砂20余起,刑事拘留5人,拆除库区违法建筑15.3万平方米,重新规范农村“三资”近2.3亿元,推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30余项,实现了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的目的。
强化沟通研判,确保专题报告提得准。每轮巡察结束后,县委巡察办及时召集各巡察组会商,全面梳理归纳、深入分析研判巡察发现的行业领域内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以及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及时与被巡单位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沟通,共同梳理堵点痛点难点,厘清职能权限,共商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实现同题共答。根据研判沟通情况,拟定巡察专题报告,经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审定后向书记专题会和县委常委会报告,增强巡察专题报告的权威性。
强化压力传导,确保办理责任压得实。以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制发《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巡察专题报告的办理流程和办理要求,压紧压实办理责任。向相关县处级分管联系领导送出提示卡,提醒督促分管联系单位做好巡察专题报告的办理。县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听取巡察综合情况汇报时,县委书记对巡察专题报告的办理进行再提醒、再要求,自上而下持续传导压力,夯实各方责任。
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共性问题改得好。有关单位在收到巡察专题报告三个月内向县委巡察办反馈办理进展情况,办理完结后书面报告办理结果。定期对巡察专题报告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采取现场查阅资料、回访被巡单位、走访干部群众、实地查看点位等方式开展质效评估,促使巡察专题报告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县委书记按轮次召开巡察整改工作调度会,当面听取巡察专题报告办理单位主要负责人情况汇报及巡察机构质效评估情况报告,并现场质询、点评,提出长久治的要求。
编辑:淅川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