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网讯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近年来,云阳镇主动出击、顺势而为,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着力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深入推进农文旅有效融合,为助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描绘出一幅农村产业强、农民增收富的壮美画卷。
一、扩大一产规模,完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云阳镇始终聚焦苗木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品种桃、有机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助力产业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发挥组织效能。成立玉兰产业联合党支部和中药材产业联合党小组,实施党员带头示范、能人带动发展的“双引双带”模式,深耕本土资源,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已发展玉兰繁育区0.5万亩、辛夷林区5.5万余亩、种植优质香菇150万袋、苗木花卉3.1万亩、品种桃1.8万亩、有机蔬菜250余亩,特色产业多点开花,镇域经济提质增效,先后荣获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强镇、2022年全国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等称号。
(二)实施科技赋能。注重科技投入与推广,广泛开展良种选育,培育并推广猴巴掌、串鱼、大毛桃等6个优质辛夷品系;举办科技培训班,普及辛夷种植技术,研发矮化管理新技术,培育矮化示范园3个;积极组织校企合作,推动玉兰园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进锦天园林公司、玉兰国际花木城两大龙头企业,与西北农大以及河南省中原特种植物院院长张家勋院士开展深度合作,成立玉兰研究所、玉兰试验站和种质资源基因库,为辛夷、玉兰产业突破性发展提供全新方向。
(三)助推增收致富。充分发挥玉兰生态观光园、玉兰国际花木城、三益公司、唐庄映山红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产业帮扶带动作用,按照“千企帮千村”“万企兴万村”的要求,成立专门机构细化帮扶措施,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形式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发挥先进党员模范作用,坚持全域布局、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推动实现由“各顾各”到“手牵手”再到“肩并肩”的顺利转型,先后带动375户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做优二产品质,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
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注重特色培育,加强品牌打造,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使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成为主力军,带动形成生态产业链条,夯实富民强镇基础。
(一)加快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以辛夷、玉兰等苗木产业为龙头,以建设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强镇为契机,因地制宜发展集玉兰辛夷种植培育、花木交易、中药材发展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谋划南召玉兰产业园项目,建成玉兰园和国际花木城5000亩玉兰繁育基地,形成年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化种植产业体系,以玉兰花产品研发、辛夷桃加工为主,生产干枝玉兰、玉兰食品、玉兰精油、玉兰花茶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完善玉兰产品深加工链条建设,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加快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合作社+订单+基地+品牌”的产销对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有机蔬菜产业为重点,按照市场需求,将蔬菜产、销融为一体,实现收益最大化。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线上与京东、美团买菜、快团团等6家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年销量达200万元,线下主攻京津沪中高端市场,与北京北菜园集团合作,采取订单化生产,每年往京津市场提供200万斤果蔬,年产值上千万元,全面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产业发展,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三)加快塑造品牌效应。打造“互联网+”农业发展线上新平台,建立南召花木网云阳专区,积极开展品牌强农行动,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品牌推广和产销对接,先后申报“中国玉兰之乡”“中国玉兰产业基地”等品牌,持续叫响“云阳玉兰”“花园村辛夷”“云阳有机蔬菜”等产品品牌,依托玉兰国际花木城引进入驻30余家苗木企业,打造种植、研发、培育、销售为一体的苗木花卉集散中心,建设豫、鄂、陕三省高端的苗木集散地和交易地;
依托三益公司有机蔬菜品种优势,先后注册了“东坡嘴”和“京宛雉菜缘”等商标,并获得“南阳市食品农产品三十佳优秀品牌”和“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三、挖掘三产潜能,打造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紧紧围绕省市县推进文旅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区域和资源优势,借助特色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抓产业融合促增收提质。立足特色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公司+景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生产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观光游、休闲旅游深度融合,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玉兰辛夷观光带,以云阳镇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山头、铁佛寺等8个村50平方公里集中区域,建设以山头、朱坪等7个村为核心的玉兰基地,集中种植玉兰2.1万亩,构建特色鲜明,田园气息浓厚的全域旅游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哺农的良性循环。
(二)抓资源整合促布局优化。坚持特色化发展方向,充分挖掘本地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围绕“玉兰节”“桃花节”两大特色节庆品牌活动,以民俗表演、农特产品展销等形式丰富节庆内容,依托全国摄影小镇区位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市场主体、优秀人才进入农村,促进乡村农旅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全镇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云阳镇先后获得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河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三)抓促生态保护促乡村建设。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通道绿化、庭院美化、村庄清洁等行动,先后出动专业施工队58人、机械26辆,广泛发动村组干部、网格员、在外成功人士、苗木花卉种植大户等各类人员6000余人,打造狮子坟村五里铺、朱坪村马坪组等人居环境示范点50余个,优化玉兰产业旅游环线,改扩建辛夷路10.7公里,不断改善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下一步,云阳镇将持续科学合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拓展乡村产业链条、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有效途径,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刘晓 乔璐)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